同济大学传出消息,来自该校5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和本校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51份国别国情研究报告,以论文集形式付诸出版——这本书名为《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中国“一带一路”建设》。
知道什么是木卡姆吗?一种流传于我国及中亚等地区的传统艺术,通过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综合形式,展现生活之美。不久前,上海音乐学院团队通过现代的舞台呈现方式,将其展现出来,更邀来各国专业院校专家,雅乐共赏。
“跨国高等教育的合作,不仅仅是交流、传播、分享,在更深层次的人文领域,期待的是文明的相互欣赏,共同追溯,共同创造,”24日在沪举行的“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论坛上,上音校长林在勇说。
响应国家战略,高校如何“西游”,路在脚下。
未来,去上外学爪哇语
“目前,校内有来自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留学生近80人,”上海大学党委书记罗宏杰介绍,如今还在计划柔性引进更多相关领域专家,以师资联聘的方式,更好培养这部分学生。
大学的核心功能是培养人才。多项数据显示,上海高校中,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数量激增。去年统计数据显示,上海交大680多名修读学位的留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一带一路”40多个国家,且其中80%的学生是修读硕士、博士学位,他们大多数选择了电子、计算机、机械、生物等传统优势专业。华东师范大学1200多名留学生中,有一半左右来自“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据悉,他们中多数是来修读各类科学、文史哲等专业学位的。为此,华东师大设立了汉语教师培养计划,专门招收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为当地培养汉语教师。按照计划,在未来几年将培养1000多名汉语专业人才。
除了招生以外,外语专业院校担当起培养更多“语言桥梁”人才的功能。以北外为例,目前学科建设目标是实现所有建交国家语言全覆盖。上外副校长杨力则介绍,目前校内开设语种高达28个,未来5年内还将增设10到20门。其中乌兹别克斯坦语专业即将开设,爪哇语等专业的开设也在计划中。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外对这些非通用语种的人才培养,已经前移到中学阶段,中小学非通用语种学习计划正在实施过程中。
乌兹别克斯坦,有个大学武术俱乐部
在千里之外的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校园,有个武术体育俱乐部,当地年轻人热衷在此学习中国传统“拳脚”。这是校长朱曼诺夫·阿布杜马里克透露的信息。据了解,学校已经与欧盟、日本、韩国等许多高校有了师生交流,朱曼诺夫校长特别期待更多中国学生到来。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合作建议。
“我们非常希望能与中国高校合作,加强丝绸之路相关专门学科的建设,包括文化、社会和法律等,”他特别举例,当前一带一路国家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如果能有针对这些国家间的国际投资数据分析、基础设置项目融资管理等方面的学科新方向,无论是科研还是人才培养,都能为经济繁荣添一份助力。值得一提的是,甚至远程合作培养博士生,都在这位校长的未来计划中。
事实上,我国高校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已经有所发展。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介绍,学校目前开启5个“一带一路”相关研究中心,分别为中亚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中亚语言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中亚贸易与旅游研究中心、中亚民族与历史研究中心,以及中亚汉语与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其中,我国与中亚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与区域旅游协作研究,已经完成多份智库报告。
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均在区域国别活动研究中,完善国际学术研究共同体,外国专家全面参与科研合作项目,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各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等,均已提上日程。不久前,同济大学传出消息,来自该校5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和本校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51份国别国情研究报告,以论文集形式付诸出版——这本书名为《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中国“一带一路”建设》。
丝路古乐谱将以现代技术再现
“合作交流,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我这里有什么好东西给予对方,或者迫切想从对方这里获取需要的东西,这些完全没有错,”林在勇说,但是如果以一种分享的理念来看到合作,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概念的本质,放在欧亚大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文化交流恰恰也是共同创造文明的过程。在教育文化领域,大学应当成为担此重任的一员。
在他看来,在音乐专业领域,这一特征尤其明显——包括乐谱、乐器,以及表演方式等在内的艺术特点,放在更大历史背景中,或许不是单一民族完成创造的,而是由各个民族古老祖先共同创造的。上个月,上音举办了每年一次的“一带一路”国家音乐交流,本期主题是鲁特琴。这个看似陌生的乐器,其实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曲颈拨弦乐器,吉他、中国琵琶、日本琵琶等都属其类,而在中亚各民族中,它的乐器形状特点以及乐曲表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子。在林在勇眼中,这一文明文化上的回溯、分享、创造,是今后大学工作的方向之一。
(原标题:“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大学“西游记”,敢问路在何方?)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