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11月30日消息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布好局的关键,将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绩显著,但依然困难重重。
28日,由新华网主办,北京星球华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合作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以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政策解读,探讨中西方文化与商业的差异与共性,地方政府、企业合力怎样打好产业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防控和应对策略等话题。
北京市中伦文德律所事务所副主任李铮
北京市中伦文德律所事务所副主任李铮就“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保障的话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相关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达1.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达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1456.7亿美元,是2005年的13倍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黄金期’。
李铮指出,中国对外投资有很大部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国外也有PPP模式,不仅要参与建设,还要参与经营。这种模式对资金的要求高,资金周期长。“走出去”的企业在融资方面可能遇到问题。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的金融先于实业“走出去”,金融在当地落地后,便于支持走进当地的日本企业。
此外,企业对当地的运营风险应该有个综合预判,风险不仅仅有当地法规的风险,政治动荡的风险,还有自然环境的风险。比如,某些战乱国家,企业除了常规的商业保险以外,可能还需要购买战乱险,这将导致成本的大幅提升,需要企业提前做功课,衡量成本收益。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