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上海中医药大学如何让学生 有收获 不迷航

2016-12-02 10:04:12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字号:

大学生德育给人总是摆脱不了“说教”“虚”的印象,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工部部长陶思亮的讲述中,却趣味盎然,精彩纷呈。

“聊医锵锵四人行”

某知名卫视有一档节目“锵锵三人行”在社会上很火,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该节目同样火的互动讲座叫“聊医锵锵四人行”,讲座的主讲嘉宾是来自医学领域的大咖以及心理学、法学等方面的资深老师,聊的都是医生的成长之道,让听讲的医学生们直呼“解渴”。

聊医锵锵四人行活动现场

主持“聊医锵锵四人行”讲座的嘉宾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大咖: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刘俊、龙华医院一线临床带教老师张霆、副主任医师朱利民,他们4人就学生关心的医学、心理、法学问题与学生开展讨论。

作为一位医学生,成长道路上,要面对的不仅有学业的压力,还有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迷茫。面慈心善但技拙,面冷口硬而手巧的医生哪一种更可取?拔牙检查心电图是否过度检查?特别是社会上诸多医患矛盾的新闻更是将职业的困境突兀地摆在了学生们面前。如何应对患者不信任医生的心态?对院方维护患者利益有何看法?

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通过举牌的方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专家们从医、情、理、法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学生们纠结于“技能”和“态度”的选择时,张霆老师给出自己的观点,“人文关怀也是医生的能力之一”。而朱利民老师则提醒学生:“技术的进步医生不需要赔付,但永远要记住,病人是‘全身赤裸’地站在你们面前,一定要注重人文关怀。”一席话让现场的学生真正感受了“医者仁心”的魅力。

聊医锵锵四人行活动现场

在“聊医锵锵四人行”上,一名网红医生引起大家热议:在飞机上用牙签刺激穴位救人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医生田雨。9月23日的下午,一架由新疆喀什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CA1478上,一名男子突发癫痫,口吐白沫、神志不清。在缺少医疗设备的情况下,乘坐同一航班的田雨医生借助2根牙签帮患者进行头部穴位刺激,最终在航班到达目的地前10分钟,患者苏醒过来。学生们在对“网红医生”充满敬佩的同时,心中也不由地纠结,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救还是不该救,万一没有救治成功要不要担责?一连串的困惑等待导师一一破解。

面对学生们的困惑,张霆老师说:“身为一名医生,即使出了医院,处理急救既是医生职业的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赋予的一种义务。”在他看来,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对于急危患者,任何一个医生都会挺身而出,没有时间去想“该不该”。朱利民老师也同意这种说法,“医生在飞机等社会环境中救人,不是在执业,只是用医术这一本领去为他人提供帮助。这种行为本身应当得到尊重和理解,而不是质疑。”法学专家刘俊老师为大家解答了“万一抢救失败,是否要担责”的疑惑,让大家明白了,医生处于户外、火车或飞机等医疗条件差的地方义务救助,出发点是好的,即使真的救人失败,也不会担责。

导师团让业界大咖与学生面对面

“聊医锵锵四人行”互动讲座的设计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导师团的导师。他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与学生互动,能够解开学生学业、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恼。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导师团有十几位导师,清一色的都是学生们久闻大名的业界大咖: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李正云教授,年轻有为的法学专家刘俊教授,大学金牌教师、多次蝉联“学生心目中最优秀的带教老师”殊荣的临床骨干教师朱利民、张霆,援疆医师、高空救人英雄、“2016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田雨,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的青年科研新秀梁倩倩……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的学生与施杞(右三)在一起

而导师团团长更是如雷贯耳,是首批上海市名中医施杞教授。施杞教授曾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兼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这样的顶级大咖,平时难得有空闲,但作为导师团的团长,施杞教授带着一批业界大咖,通过“聊医锵锵四人行”等形式,为医学生的成长释疑解惑。在学生们心目中需要仰视的施杞教授,学生在对他访谈以后的印象是:“作为一位长者,他给人的印象并不是那么威严,而是和蔼可亲。”

面对学生们对于中医、医患矛盾等方面的困惑,施杞教授告诉学生:中医药的发展始终在继承与创新,而处理医患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医生的三心,对病人热心,看病要细心,对业务要虚心。一位学生在访问施杞教授后深有感触地写道:“庆幸我们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也因为这个选择我们倍感压力,只有通过努力地学习才能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医生。施老师虽然年近耄耋之年,却依然坚持不断学习,一心专攻医术,我想他便是我们年轻医生最好的榜样!”

像施杞教授带领的导师团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有35个,导师团的全称为“学生成长导师团”,35个导师团由314名导师组成,中科院院士褚君浩、陈凯先,工程院院士顾玉东等一批沪上名师和名医都是“学生成长导师团”的一员。每个导师团由一位“名师”、“名家”或“名医”领衔,担任团长,每个导师团成员为7-10名,由专业课教师、科研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管理服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社会人士等组成,辅导员负责团队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让学生人生有方向,职业不迷航

陶思亮介绍说,“全员育人——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全员育人共同体。打破专业课教师、科研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工作相对分离的状态,在“名师”、“名家”和“名医”的积极引领下,实现各路“育人纵队”的“横向衔接”、“积极互动”和“全面融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共同体”。同时打破专业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对分离的状态,通过各类育人平台和载体的结合,实现各类“育人平台”的“纵向贯通”、“分层设计”和“全面结合”,充分利用各类育人资源、平台和载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全员育人——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主要聚焦7大方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人生导航、网络思政、学业指导、人文艺术、创新创业、心理健康、生涯发展,使他们人生成长有方向,职业发展不迷航。

吴绪波老师是康复医学院导师团里的一名青年教师。在知道了学生们对某门由他教授的课程给分太低而不满的时候,他通过微信平台也将自己的困惑开诚布公地告诉了学生们:“很多同学抱怨分数低,我知道你们会因此而焦虑,老师也在检讨自己,是不是考核太严格了,但是我也发现,部分同学经常不来上课,偶尔来上课也是坐在后排玩手机,我经常在想,怎样才能让年轻的各位还会有奋发向上的激情。只要想做好,聪明的各位一定会有更好的成绩。挂科并不可怕,但是为了以后的患者,为了这个新生专业,也为了年轻又迷茫的你,现在要认真地做好现在的事。”一番真诚的话语,不仅让学生们解除了对老师的抱怨和顾虑,还让学生们纷纷给吴老师点赞。

聊医锵锵四人行活动现场

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有困难,该院的导师团组建朋辈辅导英语兴趣小组,将同班级、同寝室中英语相对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指导,适时建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角,小组间相互交流英语学习心得,分享相关英语学习经验和技巧,及时解决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困难。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3级中医临床七年制曙光班、针灸推拿学院13级针推七年制学生最近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临床生活迷茫,11月23日,在基础医学院导师团活动上,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院长蒋健亲自为他们指点迷津。关于选择科室的方向,蒋健提出,大方向在大家选择中医这条路的时候已经基本确定;而小方向又分为世俗方向以及信仰方向,世俗方向即可以选择现在比较热门的科室比如肾病、肝病等并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自己的兴趣;信仰方向需要自己去努力追寻,选择自己热衷的科室,根据个人理想,不被外在条件束缚。蒋健当场与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们临床学习期间更要加强理论知识,夯实基础,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上才能将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对导师团导师,学生这样说

李鼎(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老先生对我最大的触动就是,老先生对中医的坚持,或者说是忠诚。循经考穴50年,从事中医60载。无论外在条件、环境如何变化,老先生一直坚持着对中医的热忱,这种热忱是我们新一代中医人必须学习的。


——针灸推拿学院李松松

陆静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主任)老师结合自身情况给我们推心置腹分享她的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从陆老师身上我不仅看到了护理管理者领导的优秀品质,更令我感动的是陆老师终身学习、追求向上的精神。不仅让我理解了护理工作的内涵,更明白了白衣天使的精神!


——护理学院陈家琦

王拥军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在交流中多次将科研和临床结合起来,强调了科研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临床,服务病人。从现在开始,我将重新对待科研和临床的关系,在科研中寻思能为临床做些什么,在临床中思考还能做哪些研究和进步。


——基础医学院林倍倍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

责编:周秋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