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带一路”与中伊关系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人民网北京12月5日电 伊朗历史与现实研讨小组2016年年会暨“一带一路”与中伊关系学术研讨会3日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伊朗历史与现实研讨小组召集人、研究员毕健康出席开幕式,并先后发表致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何志龙主持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等共计60余人。
党怀兴表示,伊朗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伊朗与中国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时期,中国使者张骞的副使就前往伊朗,受到隆重接待。7世纪后的中国唐宋时期,许多伊朗人来到中国求学、行医、经商,足迹遍及西安、广州等地。15世纪,中国明代郑和7次率领庞大船队远洋航海,其中3次到达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的1971年,中伊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两国高层互访增多,各领域友好合作关系也在不断发展。所以中伊之间的友好关系是有迹可考的。
党怀兴指出,进入21世纪后,伊朗在中东乃至世界的地位都在与日俱增。在中东局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伊朗维持了长期的国内稳定,目前经济处于“井喷的前夜”,“中东枢纽”的角色更加凸显。可以说,伊朗的崛起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伊两国都有重振“丝绸之路”的共同愿景,同样肩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对伊朗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标志着中伊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党怀兴介绍道,陕西师范大学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中东中亚史与欧洲史三大方向凝炼科研团队,造就了一支精干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党怀兴说,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如何传承“丝绸之路”精神,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并将其化为中伊友好合作的现实,正是留给我们中国中东史学界各位专家学者的一份极具挑战性的考题。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伊朗历史与现实研讨小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研讨会相关议题为伊朗与地区局势、美国与伊朗、伊朗历史与外交、伊朗与“一带一路”。研讨会为期一天。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秉忠、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教授蒲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春放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永成分别主持相关专题研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文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研究所研究员宋岘、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学者蒋真、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韩志斌先后就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点评。(王南)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