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消息:(特约记者宋晓峰、赛汉娜)日前,第23期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经济改革与发展”栏目,刊发了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的署名文章——《中央企业要做“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文章从“一带一路”重要意义出发,阐述了国机集团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思考。
以下为文章原文:
中央企业要做“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
任洪斌
在今年9月杭州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和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道路的具体体现。“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既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又可以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优势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将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条件。同时,相关国际产能合作将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顺应这些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需要,促进与当地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央企业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作为中央企业的一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是中国机械工业领域最大的工程承包与贸易服务提供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走出去”早,系统集成能力强,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具备深厚的市场基础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国机集团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涉外业务的营业收入长期占集团总收入的60%以上,营业利润占80%左右。在“走出去”的历练中,国机集团形成了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培养了大批精通国际市场规则、熟悉国内外产能分布和工业装备产品特点的复合型人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体系。30多年的海外市场耕耘,使国机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备深厚的市场基础和良好的品牌形象。目前,国机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有270个海外工程成套项目正在执行,合同总金额达180亿美元。
紧贴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将“一带一路”倡议内化为企业战略,“再造一个海外新国机”。在企业战略的制定和落实中,国机集团一直注重将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整体战略、与海外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市场营销网络优势,紧贴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综合性工业装备集团的特点,深入领会国家改革开放的战略需要和相关政策。本世纪以来,无论是中国与委内瑞拉经贸合作项目,还是为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提供保险专项资金的“421专项”等,国机集团都深度参与其中,承担了较大的项目份额,成为国家“走出去”政策的实践者和受益者。2015年,国机集团适时提出“再造一个海外新国机”的战略设想,将“一带一路”倡议内化为企业战略,是集团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寻求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提高集团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使国机集团真正成为一家全球化、国际化企业。
创新模式,探索“一带一路”参与形式,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再造一个海外新国机”的目标,还需要在原来的商业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实现转型突破。一是推动传统工程承包业务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优势,以“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方式积极开展合作,继续探索建设—经营—转让(BOT)、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带动中国装备“走出去”。二是积极稳妥地开展制造业、农业、工程服务业领域的海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国机集团所属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法国麦克考米克公司,完善了国产大马力拖拉机动力换挡技术,提高了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所属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购加拿大普康公司,直接进入加拿大采矿领域和工程承包市场。三是加强与具有高端装备制造优势的发达国家企业合作,分散风险,实现合作共赢。四是加强本土化经营。与所在国政府和企业展开合作,灵活采取投资、工程建设等多种方式,强化本土化经营,带动当地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五是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除传统政策性银行“两优”贷款等融资渠道外,还积极争取银团贷款、丝路基金、各种双边基金、国外投资基金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相应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从而撬动市场和推动项目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落实,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国机集团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处理好长远战略与短期利益的关系。“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本身具有建设期长、回报期长的特点,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的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安全问题频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一些项目具有很高的战略意义,但经济效益较低甚至出现亏损。对于这样的项目,必须结合国家、企业和项目所在国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各方均能接受的方案,协同处理好长远战略利益和短期经济效益的关系。
二是处理好经济转型升级与企业对外合作模式变化的关系。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变。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企业对外合作模式的变化应以转型升级为指针。比如,工程承包类企业对外合作正在从传统的以设计—采购—施工模式(EPC)为主的承包工程,逐步向带资承包、投资运营等新型合作模式转变。采用这些新型合作模式时,应着眼于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从微笑曲线底部向两端延伸,有利于积极推进包括产品、技术、标准、服务、品牌在内的全产业链输出,有助于提升我国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影响力。
三是处理好与项目所在国、欧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一带一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如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等发生碰撞与交融。对待这些区域战略的交叠,重要的是要摒弃零和思维观念,最大限度寻找彼此的共同利益,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可以探索与相关项目所在国、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进行区域经济开发,争取实现多方共赢。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