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构筑新格局 推动大开放

2017-01-03 08:49:56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回顾2016年,“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得到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机构的支持与响应——

年终将至,“稳中有进”的中国经济,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以6.7%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作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一带一路”建设进度与成果超出预期,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机构的认可、支持和参与。

赢得广泛国际共识

在世界经济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之际,中国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打通生产要素全球流通渠道,以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均衡、包容和普惠的方向发展。

一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沿线国家越来越多地开始了解并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正得到更多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机构的支持与响应。

截至目前,沿线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机构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和参与意愿,并与他们各自的发展战略积极对接。据统计,已有4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正式签署,中蒙俄、中捷、中哈等已签署合作规划《纲要》,网上丝绸之路等领域的合作进展顺利。

“一带一路”顺应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积极适应全球经济合作新趋势,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共识。

印度德里大学经济学教授拉尔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对于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最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阿卡耶夫指出,“一带一路”基于所有参与国的互利互惠,是国际关系和世界贸易的新模式,将使全球化变得公平而且富有人性。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有关负责人在多个场合均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建设,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并希望“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序开展。

取得实质性进展

随着“一带一路”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主骨架建设稳步推进,战略对接、规划对接成效显著。

今年6月23日,中蒙俄三国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这是“一带一路”框架下首条正式开建的多边经济走廊,是多边开放合作的成功典范。更为重要的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充分体现了三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也展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就是提升亚欧地区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内陆国家实现经济、能源和贸易通道的多元化,促进沿线各国创造需求和就业,改善普通民众生活水平。一年来,“一带一路”沿线一批标志性项目的“落地”,为上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目前,雅万高铁、中俄原油管道复线工程境内段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瓜达尔港等重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中白工业园全面动工,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等一批中巴经济走廊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全面展开,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也正在加快建设。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开行已超过2500列。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另一重要抓手——国际产能合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部际协调、政企协同、产融对接等机制的建立健全,集众智、聚合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进展顺利。同时,国内各地在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上的积极性很高,江苏推进优势企业赴埃塞俄比亚投资、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开展产能合作,湖北、甘肃、广西等省区市先后举办了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国际产能合作在扩外需、畅互通等方面成效显著。

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一年来,“一带一路”框架内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多维互动,为这一建设的相关实施和扩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不仅向全球传递了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有效提升了沿线国家人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开路先锋”。从穿越中亚腹地的瓦亚铁路,到连接东南亚岛屿的印尼塔扬大桥;从贯穿东欧平原的匈塞铁路,到跨越非洲大陆的亚吉铁路,都清晰地烙下了中国印记。

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一流的技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与沿线国家的无缝对接,有效提升了沿线国家在港口、铁路、航空等领域的基础设施水平。不仅如此,中国还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开展核电合作,推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等走出了国门。

中国金融服务业也积极走出去,与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区域国家开展合作,以实现资金融通。11月16日,“一带一路”框架下首个中资商业银行丝路国际银行“落子”吉布提,此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陆续设立和运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撑。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经济之路,也是人文之路,不仅推动了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也增进了中国与当地人民之间的友谊。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已建立134所孔子学院和127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今年以来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近8000场,受到各国民众热烈欢迎。包括艺术、历史、文学等更多领域的人文交流,正在构建起一个相互尊重、理解的文明对话新生态。


责编:周秋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