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评述(节选)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
67年前,新中国成立的前夜,毛泽东同志勉励全体中央委员会成员——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
67年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风云际会,沧海横流。站在过去和未来交汇点上的中国,既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国内空前繁重任务的挑战,遭遇着全球深度嬗变激荡格局,正步入一段新的历史关键期。
无限风光,尽在险峰。承载中国发展的历史担当,秉持改革创新的智慧勇气,肩负起亿万人民的期待重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13亿多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夺取了新的伟大胜利……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彰显东方大国风范,全方位推进特色外交,引领中国走到世界舞台中央
习近平:“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演员在G20杭州峰会期间的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上表演《采茶舞曲》(2016年9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天下,一个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深处的概念。
天下,并不平静。诚如基辛格所言,“国际体系正在经历四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环顾全球,经济政治重心从北大西洋转向太平洋,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之势不可阻挡。地缘政治因素错综交织,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
“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习近平总书记以敏锐眼光观察世界潮流。
登高望远,方能掌握方向;明辨大局,才可顺势而为。
回溯到2012年底,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首场外事活动,习近平提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判断。
这一判断,成为中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遵循。
在白雪皑皑的莫斯科,在郁郁葱葱的巴厘岛,在万众瞩目的联合国讲坛……4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阐述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深刻内涵,分享东方大国的哲学之“道”。
“习近平提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他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主编的《习近平复兴中国》一书如此评价。
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
和平发展道路、自贸区建设、丝绸之路、全球治理……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切中肯綮。
“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外媒不断捕捉到中国发展新动向,将这些消息发往世界各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新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开创性谋划。
践行正确义利观,推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出对非合作真实亲诚四字箴言,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自信而笃定。
主动有为,引领世界前行——
“习近平主席有多忙?”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媒体挖掘出的细节让人们看到中国领导人一天的工作节奏:出席19场活动,与各国政要约80人次会面。
“你们要没事了,我就没事了。你们要忙得团团转,我这就有事了。”习近平总书记步入峰会会场前和记者挥手笑谈。
主场、主人、主持、主导……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主办层级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这次峰会上,东道主引导峰会形成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
犹如灯塔,杭州峰会穿透世界经济迷雾,指明航向。多国领导人见面时对习近平总书记说“这归功于您的卓越领导力”。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北京会议、“9·3”胜利日阅兵……习近平总书记坐镇主场,欢迎八方来客;中拉领导人会晤、南南合作圆桌会和全球妇女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习近平总书记客场是“主角”,贡献中国智慧。
外媒评价,中国领导人展示出厚重的天下情怀、宽广的战略视野、高超的驾驭能力,恰与中国日益提升的大国地位相契合。
兼济天下,谋划共同发展——
“我们不需要拍胸脯、夸海口,而是要诚恳、严肃地兑现承诺。言必信、行必果。”2016年6月19日,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获得如雷掌声。两个月前,中国的投资使这家百年老厂焕发新生机。
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由衷赞叹,“许许多多的梦想正在中国合作伙伴的帮助下逐步实现”。
东到太平洋沿岸,西到中亚、欧洲,北上东北亚、俄罗斯,南下东南亚、非洲,从陆到海,兼顾东西,习近平总书记近年的出访路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恢弘布局中渐次铺展。
“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宣布‘一带一路’创想之时,他是在重新唤起人们对于那段很久之前就已经熟悉的繁荣回忆。”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如此评价。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习近平总书记的“天下观”一脉相承。
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自贸试验区实行“负面清单”,从亚投行开业运营到丝路基金顺利组建,面对“逆全球化”思潮,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传递决心、提振信心,强调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
勇于担当,心系人类命运——
2014年—2016年,北京—华盛顿—巴黎—杭州。
3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多次会晤,推动中美发表3份相关联合声明,并率先批准《巴黎协定》,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在习近平总书记“杰出的领导”下,中国“采取了雄心勃勃的行动”。
肩负历史责任,中国对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主动作为一以贯之。
世界不会忘记,在埃博拉疫情肆虐的紧急关头,在世界最贫困国家减贫的艰难时刻,在阿富汗、叙利亚、乌克兰等危机出现之时,中国领导人主持公道,仗义执言,伸出援手……
春秋四度,硕果累累。从全面布局到精耕细作,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
4年多来,出访24次,足迹遍及五大洲51个国家;在国内会晤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约220人次……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中谋篇布局,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继承中开创新天地。
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专注倾听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走上联合国讲坛,20分钟的讲话,被15次掌声打断;站在天安门城楼,1700余字的讲话,18次提及“和平”;登上约翰内斯堡的讲台,宣布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描绘24亿人的美好未来……
英国王室以皇家马车迎请,巴基斯坦等国战机护航,柬埔寨王宫外广场第一次摆上了外国领导人的巨幅画像,所到多国民众夹道欢迎……尊贵礼遇映射出中国在世界中的新坐标。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一项关于世界10个主要国家领导人的正面形象调查,来自30国的受访者认为,习近平名列第一。
赢得世人尊重,更有维护主权权益的一身正气。
“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从东海到南海,从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到有效应对所谓南海仲裁案,中国领导人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着眼地区稳定大局,唱响和平发展的主旋律。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此时,挺立历史潮头,中国的世界舞台从未如此广阔……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