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一带一路”的文化价值理念

2017-01-20 10:42:46来源:中国艺术报
字号:

西安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成为国际商贸、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此次“丝绸之路起点考察与民间文化生态保护行动” ,为我们走进当年的长安,重新探寻文化的价值理念,提供了新契机和新起点。

古代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商贸关系,而且是欧洲文化、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取长补短。同样,当代“一带一路”战略给我们带来的也不只是国际经济贸易的互通有无,更是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相互借鉴和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一带一路”战略提倡的开放与包容,既是经济合作的指导方针,更是文化发展的价值理念。文化固然是特定生活外观和生活形式的总体,但也是最高的价值概念和自觉的理想,即按照理念或理想来塑造人。文化不是无意识的风格统一体,而是自觉的精神创造体系,即按照人自身的理性目的把人教化、培养成真正的人。只有在自己创造的文化之中,人才能让自己不仅成为手段,而且成为目的。因为文化本来就该以人为目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尊严和幸福才有安身之处,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文化的理性目的就在于维护和保障人的自由与尊严,也就是把人自身当作目的而不仅仅当作手段和工具。因为文化本来就应该是理性的人为自己造成和创造的理性世界与目的世界,它不同于大自然的非理性世界。从理想的层面来看,唯有在文化中,人才能让自己在充当手段的同时也配当目的,并且让人成为最终的目的。文化应该是人的自由王国和目的王国。

正因为不同的文化对这种文化理念和理性目的觉识有早有晚,离这种文化理念和理性目的也有远有近,所以大家才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在主观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完全应当不管不问先进的文化价值理念出自哪一种文化或哪一个时代。因为理有固然、事有本然,只要能够有助于我们把固然的理说清楚,把本然的事弄明白,让我们过上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这种价值理念就是人类共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财富,我们对它们就应该“英雄不问出处” 。无论是当年的“丝绸之路”还是当代的“一带一路” ,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应该向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学习,这既是我们身为当代人的难处(因为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化理念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也是我们的幸运和好处(因为前人的文化理念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也有可能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 。尽管这种学习非常不容易,但如果学得好,至少有可能让我们避免那种低水平重复的无益劳动,让我们有可能站在历史的巨人肩上,继续创造更适合我们生存并且更符合人性发展的文化价值。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的民间文化曾经拥有而且必将继续拥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包容胸怀。当然,在这种兼容并蓄的过程中,民间文化也难免泥沙俱下,所以,它也需要经历文化价值观的甄别和选择,让老百姓自己学会理性反思,从而激浊扬清。比如,这次考察的地方,除了西安城隍庙鼓乐、崔氏龟兹音乐、泾阳茯茶、赤阑桥红拳、北张村造纸等民间文化场所之外,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灵沼乡阿底村的“平等寺” ,据说它始建于唐代,这里也是著名的西周文王灵台遗址。我注意到,平等寺的文王殿旁边有一个宣传栏,贴着宣传众生平等的放生照片,旁边还有两个宣传二十四孝的宣传栏,也许没人注意这两种宣传在内容上有点不一样:因为众生平等讲的是连动物都与人类平等,而古代的二十四孝讲的则是人与人之间仍然不平等,而且好像也不能平等。这两种宣传栏同时摆放在平等寺里很耐人寻味,也显示了民间文化鱼龙混杂的一种生存状态。在我看来,以“平等”来命名寺院,可能并非华夏文化固有的传统,而是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当然,众生平等的观念也并非华夏民族的文化价值理念,但这种外来的文化价值理念从古至今对我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伦理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个细节也启示我们,今天探寻丝绸之路起点和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就要继承并发扬这种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的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和共赢的精神,这种精神恰恰也是当代“一带一路”战略所提倡的基本精神。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究员 户晓辉)


责编:周秋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