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带一路” 区域性支点

2017-02-06 09:36:45来源:第一财经报
字号:

[中东欧国家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资源禀赋,始终在中国与欧洲大陆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中东欧合作日趋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更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欧合作发展的关键媒介]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中国与中东欧互动合作十分活跃的一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3月和6月分别出访了捷克、塞尔维亚和波兰;波黑和捷克等国举办多个“16+1”经贸和投资论坛;11月,“16+1”峰会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召开,峰会期间正式成立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并由其发起设立了规模为100亿欧元的中国-中东欧基金,计划撬动项目信贷资金500亿欧元,成为中国第一个政府支持的非主权类海外投资基金,也是“16+1”合作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中东欧的经济金融纽带空前紧密背后,活跃着一个熟悉的身影——中国工商银行(4.570, 0.01, 0.22%)原董事长、中国-中东欧金融公司(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中欧陆家嘴(22.100, 0.03, 0.14%)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姜建清。曾经一手打造和领导了“宇宙大行”的他,在功成身退后开始了“金融外交和实干家”的新征程。

春节前,由中国-中东欧基金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发起设立的中东欧经济研究所在上海正式成立,通过研究中东欧16国及相关国家的经济、金融、产业、投资、贸易及人文和社会领域,为中国企业投资中东欧市场提供智力支持和科研服务。就中国-中东欧的合作和发展前景等问题,姜建清接受了第一财经的独家专访。

“中东欧16国中11个是欧盟国家,5个是欧元区国家。因此应该与欧洲整体研究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到中东欧国家有别于‘老欧洲’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独特性,才能了解其差异性、多样性政治、经济政策的缘由。”姜建清如此表示。

中国-中东欧“新格局”

第一财经:大家一直在期待您离开中国工商银行后的新角色,现在谜底揭晓了。为什么选择中国-中东欧合作作为你下一个大的目标和方向?

姜建清:据中方统计,中国和中东欧16国贸易额从2010年的439亿美元已经扩大到2015年的562亿美元,占同期中欧贸易额的9.1%。去年1~11月份双边贸易额便达到529亿美元,由此可见,和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情况相比,中国与中东欧的经贸合作逆势增长明显。

中东欧国家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资源禀赋,始终在中国与欧洲大陆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中东欧合作日趋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更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欧合作发展的关键媒介。同时,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强,具备合作的内在驱动,有利于实现协同发展。双方可在基建、装备、新能源、消费等诸多领域开展对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优势产业对接,进而带动管理、技术、人才的充分交流,解决经济、贸易、就业等领域的诸多问题。

第一财经:你在金融业深耕几十年,打造了中国工商银行这样的宇宙大行。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长期经贸和投资活动中,你的老本行金融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姜建清:中东欧国家市场化程度较高,法律监管体系繁复,环保和工会组织影响力大,无论是开展投资活动,还是提供融资支持,都面临着较高的准入门槛。因此,必须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遵循欧盟的贸易投资规则,才能更好地与中国企业和资本携手“走出去”,将广阔的市场潜力、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坚实的金融实力充分结合,达到互利双赢的结果。

在2016年11月拉脱维亚举办的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发起的中国-中东欧基金正式成立,李克强总理亲自为金融公司揭牌。金融公司和基金致力于以商业化和互惠互利的金融模式撬动全球资本,吸引来自中国、中东欧16国、欧洲以及全球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

通过全球资本嫁接和中国动力注入,搭建区域性的产业和资本平台,提供领先的“投资+投行+商行”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这是“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一次重要实践。

第一财经:中国经济学界对中东欧国家其实并不陌生,这些国家就是所谓“转型经济体”,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学家在研究自身的转型时,也深入研究和比较了这些转型国家。当时的总体感觉是,中国的转型比这些国家更成功。从今天的情况看,中东欧经济体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姜建清:从市场现状看,中东欧迅速增长的发展渴求,面临财政和金融资金短缺的制约。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欧洲投资银行每年能提供的债权和股权投资远远满足不了中东欧国家的现实需要。该地区跨国直接投资与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据欧洲私募和风投企业协会“投资欧洲”统计,2015年中东欧地区股权及风险投资整体规模仅16亿欧元,以中东欧为主要投向的基金募资规模不足5亿欧元。华沙证券交易所作为中东欧区域内最大的证券交易所,2015年一级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募资规模4.4亿欧元,二级市场股票日均成交量2.1亿欧元,分别为总市值的0.2%和0.1%,融资能力和交易活跃度有限。

总体来看,缺乏国际股权投资人的关注,企业股权融资难,诸多产业投资机会乏人问津,既是制约中东欧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市场开发的潜力所在。因此,结合中东欧的区域特征和发展诉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商业化、市场化模式为主,以股权投资基金为突破口,带动信贷资金跟进,带动全球投资人关注中东欧市场。相信会逐步形成金融投入、市场开发和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

第一财经:那么,作为亚欧大陆经济带的重要组成,中东欧国家和中国合作共赢的区位优势又体现在哪里?

姜建清:中东欧是全球新兴市场的重要板块,区位优势明显。作为亚欧大陆经济带的重要组成,中东欧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区域性支点作用。从地理位置看,中东欧处于欧盟一体化市场和俄罗斯、中亚地区的接合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延伸的必经之路。从经济发展看,相比西欧市场,中东欧具有经济活力强、劳动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相比俄罗斯、中亚地区,中东欧受益于欧洲产业升级和资本转移,经济转型早、进展快,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生产要素配置体系,市场发育更成熟,产品竞争力更强。从产业结构看,中东欧各国产业分布多元化,在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大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捷克、匈牙利的汽车制造业;匈牙利、斯洛伐克的电子产业;捷克、匈牙利、克罗地亚的旅游业;波兰、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的农业,均是所在国的支柱产业,也具有较高的外部市场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中东欧经济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5年,中东欧16国的整体名义GDP为1.35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十二,占欧盟区的8.3%,全球的1.9%。其中,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的GDP增速均高于3.5%,捷克的经济增长率为4.5%,达到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好水平,并有望在2016~2017年间加速发展。

过往五年,我国与中东欧国家不断深化合作。在贸易方面,双边进出口额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贸易总额翻番,达到602亿美元。在投资方面,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由3亿美元上升至17亿美元,投资方向也拓展至基建、装备、技术、新能源、消费等诸多领域。在金融方面,中资银行已在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设立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与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等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开展人民币清算;中国也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进一步加强金融合作。总体来说,中国与中东欧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贸易便利和产能合作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东欧经济研究所“新愿景”

第一财经:说说中东欧经济研究所吧,作为和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中东欧基金密切协同的智库,中东欧经济研究所的定位和愿景是怎样的?

姜建清:中东欧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自2012年建立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并举行领导人首次会晤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各国不断加强友好往来,拓展合作领域,建立起多层次、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但是,相对于西欧,我们对中东欧国家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中东欧是一个既反映自然地理又具政治地理特征的地区。该地区国家政局剧变已经28年了,其间经历了“转型”和“回归欧洲”。我们对中东欧的研究存在非连续性和政治化,缺乏全面、深刻的认知。目前中东欧16国中11个是欧盟国家,5个是欧元区国家。因此应该与欧洲整体研究结合起来,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是中欧合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同时要细分研究,深刻认识到中东欧国家有别于“老欧洲”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独特性,才能了解其差异性、多样性政治、经济政策的缘由。尤其当前欧洲形势的复杂多变和特朗普政府对欧政策调整言论,更要关注和尊重中东欧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行为。

在此背景下,中国-中东欧基金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发起成立中东欧经济研究所,通过研究中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才能做到合作理念一致、发展战略一致,找到利益契合点,找准适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模式,实现合作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是中东欧经济研究所成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东欧经济研究所由中国-中东欧基金和中欧国际商学院共同发起,内设于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将专注于对中东欧16国及相关国家的研究,不仅对单个国家进行研究,而且将其放在中东欧地区及整个欧洲背景下进行研究。注重基础研究、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研究所定位为专业、开放的现代化智库,旨在通过对中东欧各国的经济、金融、产业、投资、贸易等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为中国企业投资中东欧市场提供智力支持,为加强双方经贸往来和全面合作建言献策。


责编:周秋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