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援外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会议强调,要优化对外援助战略布局,改进援外资金和项目管理,改革援外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对外援助综合效应。
在有关专家看来,这是近年来官方首次公开重提“援外战略布局”。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转变,中国的对外援助应如何重新定位,当前亟须明确。今后援外工作中,中国自身的政策目标将更加清晰,体现“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方案。
重新定位:
与国际化战略相辅相成
“原来也都会说(援外战略),但是在新闻(报道)上比较少。”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毛小菁印象中,这是近年来首次提出“优化援外战略布局”。
上一次官方频繁阐述援外战略还要追溯至改革开放初期。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确保安全的外部环境,是当时援外工作的战略定位。
彼时中国政府工作重点正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同时两个重点受援国———阿尔巴尼亚和越南采取反华立场,引发一些质疑对外援助的讨论。为此,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对外援助的战略意义,肯定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援外工作。
毛小菁指出,随着中国国力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值在提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国际场合表明中国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道义,同时中国自己也推出了“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国际合作方案。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援外应如何重新定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当前亟须明确的,这也是为什么要优化援外战略布局。”毛小菁表示。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方人为,援外目标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有关系。目前,中国着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同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互联互通。“相信以后对外援助会和这两个工作重点结合。”
刘海方认为,过去对外援助主要以受援方需求为导向,现在可能更强调援外整体工作与国内国际战略的相互协调和促进,“对外援助工作的重要性会提升,会与中国正在推动的国际化战略相辅相成。”
改革方向:
部际协调合作有待加强
此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强调“改革援外管理体制机制”,可谓有的放矢。
目前对外援助的决策权集中于中央政府,商务部是政府主管部门。因为并没有一个部委专门从事对外援助工作,所以在决策过程中,各部委存在协商关系。2011年2月,商务部会同外交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机构成立的对外援助部际联系机制升级为部际协调机制。一般来说,一个对外援助项目由受援国提出援助需求,报给驻外使馆经商处,经过专家实地考察认定后进入决策过程,最后上报给国务院。
商务部虽为对外援助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门,但协调力较弱。“部际协调合作是体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毛小菁指出。
毛小菁认为,目前中国对外援助项目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但现在中国的需求更立体,更注重自身国际形象,支持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粮食安全等国际热点问题方面的需求很大。今后在部委协商决策过程中应更加开放渠道,把包括农业部、环保部在内各部委的建议真正纳进来。
实际上,在2014年,商务部就发起“援外改革年”,部长高虎城担任援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出台了首个对外援助的综合性部令《对外援助管理办法》。
毛小菁认为,今年的改革会延续之前的路子,商务部将更多地负责宏观政策规划和规章制度的制订,而将具体的项目管理下放到执行机构。
至于未来是否会设立一个独立于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等部委的对外援助机构,毛小菁认为,设立机构的讨论一直都有,只能说在时机成熟时有这个可能。
分析
援外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软着陆
2015年12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习近平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承诺600亿美元资金支持。
“需要澄清一个概念”,刘海方解释,600亿美元资金里实际只有5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由财政支出负担。“无偿援助”就是通俗理解的赠送,但“无息贷款”还是要还钱的,只不过没有利息。其余550亿美元则全部是各种基金下的优惠贷款,有利息,贷款本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筹措。
南都记者注意到,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52217亿元人民币,50亿美元与之相比,算不上惊人数字,而且这些援助资金并不是一次性付出。
至于未来中国对外援助的资金规模大小,“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纳入对外援助的规划,明确要求“扩大对外援助规模”。毛小菁和刘海方均认为,中国近两年在国际场合的各项承诺预示了今后几年的规模。
刘海方说,以往宣传对外援助“无私贡献”的一面较多,其实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从中也直接或间接地受益良多。例如,有一大批中资公司通过承担援助性的工程承包项目进入非洲市场。这些公司在进入非洲市场以后,逐渐积累国际经验、了解国际市场,很多已经转战欧美市场,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品牌。“对于上世纪80-90年代要 走出去 的中国企业而言,(对外援助)实际上具有软着陆的意义,意义不可轻视。”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