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运营高峰论坛
民营军工上市企业天和防务成为中国构建通航飞行服务保障系统最具潜力的专业公司
3D打印大雁塔小台灯
西安兵器基地军工+模式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
新闻背景2015年,中央提出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并于9月确定了京津冀、上海 、广东、四川、安徽、武汉、西安和沈阳8个区域进行系统部署全面创新改革试验。2016年6月24日,国务院批复了《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作为国家系统推进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验,既是国家赋予西安的重要使命,也是西安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寄予厚望,省市协同并全力推进,为实现国家战略和陕西追赶超越作出西安贡献!2016年10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对西安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2017年2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对陕西释放收益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当前,西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正站在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节点上,“聚焦 三六九 ,振兴大西安”更是今后五年大西安建设的奋斗目标。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开展以来,西安市深入贯彻中省市决策部署,按照“五个协同推进”的思路,以追赶超越的精神只争朝夕,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西安已吹响号角,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新步伐……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级战略在西安聚焦自去年西安被确定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后,古都大地便掀起一股热烈而强劲的东风,主题便是“全面创新改革”。为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工作,省市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此作出整体部署。省上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陕西省系统推进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两大领域、十方面工作、34项重点改革任务,提出了国家、省、市三个层级工作清单。西安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副组长的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领导小组,切实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省发改委、省科技厅会同西安创改办成立专项工作组,集中办公。“力争通过3年努力,改革试验区域在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引领、示范和带动全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形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动能。”这是国家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提出的要求。而翻开《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我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目标格外清晰——力争通过3年时间,将西安市建设成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创新中心。“要将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做为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打造 一带一路 创新中心。”这是省、市领导对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要要求。按照总结现有经验与启动先行先试协同推进的思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关于加快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简称“西安创新39条”),印发了《西安创新39条的实施细则》、《西安创改国家17项授权改革举措三年行动计划》,设立了30亿元军民融合基金、10亿元成果转化基金、5亿元科技风险准备金和1亿元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资金。出台了6项促进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构建了包含政策支持、任务分工、考核督办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体系。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良好开局。去年9月29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检查评估组对西安系统推进创新改革试验工作进行调研检查,对工作推进给予了高度肯定。目前已形成七条较为成熟的、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改革举措。这七条经验已在我省一定范围内试点推广,并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其中:国家授权改革举措三条、地方自行探索改革举措四条,并提出军民融合园区建设模式三种,试点单位创新型工作九条。至此,西安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也迈入加速实施的快车道。突出机制体制创新加强军民融合改革试验众所周知,西安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军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密集,军工实力雄厚,高素质科技人才集聚。近年来,众多民营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军工建设,成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有生力量。目前,西安军民融合企业达到300多家,军民融合企事业单位涵盖我国军工全行业,西安拥有“航空城”、“航天动力之乡”等美誉。军民融合产业是加快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产业更是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在推动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军工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建立高效完备军民融合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将西安市建设成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创新中心。到2018年,军民融合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500亿元。围绕这一目标,西安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开展军民融合改革试验,结合自身军工资源优势,制定上报了《西安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策划包装了267个总投资5022亿元的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并通过军工体制机制改革、军工成果转化等五大方面、11项内容,全力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围绕深化军民融合的改革任务,西安市提出建立市场导向的军民融合创新型体制机制,其中重点聚焦支持军工企业与军工科研院所体制改革。首批参与改革试点的航天四院44所、中电科20所、陕西苍松机械厂、西京电器总公司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积极探索建立军民融合统计体系,加强考核考评力度。同时,加快军民融合承载区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及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军工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建设的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等平台,开展国防专利解密交易,2016年解密专利达到2300多件;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兵器基地、航空、航天基地开设军工“四证”办理窗口,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联合审查办理。开放军工基础设施,推动军民资源共享,以西安科技大市场、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为依托,汇集高校院所千余家、军工单位和民参军企业300多家,开放大型仪器设备1万多台(套)。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的核心要素,标准则是技术融合的载体和升华。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标准化,积极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标准化示范城市,市质监局与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等签订备忘录,共同探索建立军民融合的标准化各项体系,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和标准创新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其中,高新区主导制定了16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国家标准360余项、行业标准300余项。发挥科技比较优势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验让我们看一组翔实的数据:2016年,全市实现技术成果交易额711.77亿元;实现推动大型仪器设备9810台/套开放共享,其中来自军工设备占比33.8%,设备总价约40亿元,帮助企业落实各类政策、减免税收 113.4亿元,加盟服务机构575家,综合科技服务大厅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服务超过589.8万次,被评价为“关天经济区最活跃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深入开展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验。西安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雄厚的科教实力。近年来,西安市积极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依托科技大市场,实现资源大统筹。围绕全面创新改革任务,进一步拓展了西安科技大市场的功能,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机制。针对如何更好地统筹整合本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的资源,西安也做出了有益尝试。目前已初步遴选西安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和西安光机所等5家科研院所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围绕创新利益保障、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科研人员评价等13项具体内容,探索总结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路子。与此同时,大力推广 “一院一所”模式。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科研-中试-产业化”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的西北有色院模式,以及开放办所、专业孵化、择机退出、创业生态四位一体的光机所模式。去年7月,省政府出台文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选定30家试点单位推广“一院一所”模式,推动研究院所创业创新,加快推动体制机制改革,释放陕西发展活力。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石油化工院推行的薪酬激励、用人评价体制机制改革,电力电子所的企业化转制、整体上市,电子研究所建立行业专业平台建设、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此外,科技金融和投贷联动方面也实现突破。西安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正式启动;西安睿控创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磐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投贷联动项目落地;陕西省互联网金融联盟设立;招商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三板贷”和“投联贷”已正式上线;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信用报告查询窗口正式入驻高新区政务大厅……这些,破解了银行对科技企业信贷收益与信贷风险之间的现实难题,为全面创新改革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创新改革,离不开人才。人才,也是西安追赶超越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为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我市专门起草了有关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构建西安人才政策的“1+N”政策体系。并从提升服务上着手,如实现外籍人员就业手续从49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达到全国领先的服务水平;建设“西安市人才工作创新试验基地”,围绕下放职称评审权、下放高技能人才评审权、建设博士后创新基地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