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去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硕果累累,外贸稳中向好打响“当头炮”,对外投资大幅增长跳出“连环马”,最重要的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双车”齐出成为经济转型新的“发动机”。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介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对外开放情况。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奎就此发表分析和评论。
刘英奎:“‘一带一路’的建设从2013年提出后,在2016年得到了全面的落实以及迅猛的发展,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第一,‘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来看,各个省市区都积极地参与,制定了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接。从国外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积极响应,北线,中线,南线国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第二,‘一带一路’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现在,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都积极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当中。截至去年9月份,我国已经与70多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完成了战略对接,共同发表了发展规划、纲要、声明等等。这些国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新兴的大国,还有发达国家,数量众多。中国的国际治理理念和全球治理理念,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都得到了实践和弘扬,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我们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提出的理念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理念,是不同于其他国际组织的。我们理念包含了协商,包容,互惠,而且相对松散,并且在相互尊重、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因此得到了‘一带一路’国家的高度赞誉。另外,通过‘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等体现了我们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当中的作用,以及建设性作用的发挥。
第三,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去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0多个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投资额的8.5%。此外,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都建立了中外合作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截至年9月份,中国在境外建立了77个合作区,分布在30余个国家,涵盖了加工制造、资源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多种类型,投资额达到了200多亿美元,入区企业接近1500家,累计产值约600多亿美元,为当地的就业、税收等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一带一路’内国家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除此之外,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中国的企业也得到了国际化的锻炼。其中许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非常突出。央企牵头,民营企业积极跟进的合作模式也得到了发展。可以说,‘一带一路’的成就是巨大的。
下一步,‘一带一路’的建仍会如火如荼地推进,相信在中外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会非常广阔。从产业合作上来讲,很多领域的空间都会增大。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部分沿线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他们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非常大。同时,有些国家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我国的一些产能合作、产能转移正好和这些国家形成互补。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的需求也十分巨大。这些国家的生态状况往往比较良好,农产品目前多为原材料,但它们对于加工业这方面需求却比较大,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这些国家和产业未来的发展都有巨大空间。
但是,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企业必须高度注意,这其中的风险相对来讲比较大。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的稳定性和规范性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改善空间,风险也相对较大。另外,有些还是恐怖主义高发地区。
企业在这些国家进行投资、经贸合作时,应注意防范风险,并在这方面加强努力。首先要做好尽职的调查。要投资一个国家和地区,不能仅凭‘我和这个国家’或‘我们国家和这个国家’的政治关系良好等因素就进行交易,应该详细地做一些市场调研。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当地市场和地区的需求。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希望加强对中国的出口,所以应当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展对外投资。例如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他们非常希望中国的加工业在当地进行投资,然后将一些产品返销到中国市场。投资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当和国家驻外的商务管理部门、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等机构或驻外机构加强联系,对市场变动的信息进行一些了解。作为企业来讲,一定要做好国际化发展的规划。过去我们在进行市场调查和企业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企业没有规划,随意性比较强。在这方面,应该结合企业的自身优势,结合未来的发展定位,制定对外投资的规划。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投资、贸易以及国际经贸合作的前景,同时又有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在加强合作的同时,防范于未然。”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