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正在打通全球化的“任督二脉”,其所秉承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使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人类发展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挑战,有的人祭起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大旗,有的人则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
2月21日的两则消息多少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土安全部发布备忘录,选定埃尔帕索、图森、埃尔森特罗3个边境城市作为美墨边境墙首选开工地;
中国商务部表示,将于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一边是“筑墙”,一边是“修路”,“同题作文”,中美两国交出的答卷截然不同。
从修建美墨边境墙到出台移民限制令,从声称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到扬言对一些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美国新政府的种种举措,既是在用钢筋水泥构筑一堵有形的墙,更是在用自私狭隘构筑一堵无形的墙。
这种“保护主义之墙”,阻断了人员往来,也阻隔了人心交流。
说到“筑墙”,时任美国防部长卡特去年曾有构筑“自我孤立的长城”一说。只不过,现今正在构筑这种“长城”的,不是卡特口中的中国,而是一直倡导所谓自由平等和包容精神的美国。向来自诩“人权卫道士”的山姆大叔,如今要用几纸限令将人分出个三六九等,倒也不失为一大讽刺。
墙,往往意味着隔离与防范,意味着封闭与保守。中国古代修建万里长城的用意也正在于此,但全球化给其带来了崭新的意义。从曾经的“秦筑长城比铁牢”到如今的“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已成为文化交流、文明融合的重要纽带。
美国强行筑起的“保护主义之墙”,与时代精神相悖,注定只能成为全球化进程的“栓塞”。相比之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则正在打通全球化的“任督二脉”。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它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连心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这样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6.3万亿元人民币;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墙与路,分别象征着封闭与开放、对立与合作、倒退与前进。诚如世界银行2017年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所指出的,保护主义与全球化需要的开放包容、公平普惠背道而驰。“一带一路”所秉承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则将使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