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莆田3月20日电 20日在莆田举行的2017中欧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一带一路”被与会中欧各界人士认为将有力助推中欧城市合作,“中国制造2025”、“新型城镇化”等中国政府相关政策也被多位欧方与会人士认为可为中欧城镇化合作提供机遇。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指,“一带一路”一端连着亚太经济圈、一端连着欧洲经济圈,其不仅是一个合作框架和愿景,更是沿线国家间、区域间、城市间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欧城市交流将更加便捷,城市合作领域也必将更广泛,更加深入,这也会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中国企业和格鲁吉亚政府共同打造,兼具“自贸区和保税区”性质的“共同市场区”被视为“一带一路”下中欧合作的新模式。
出席论坛的格中友好协会秘书长莫切莱斯说,随着很多“中国合作伙伴”在格鲁吉亚开发项目,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格鲁吉亚生根发芽。
来华已13年的中国欧盟商会董事会成员马晓利认为,中欧双方可以合作促进政企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致力于智能技术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可以合作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保留特色,发展特色小镇。
谈到保护历史遗迹、文化遗产,来自意大利的马晓利还为自己国家做起了广告。他说,意大利在这一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通过对城市的古迹进行修缮,给周边的区域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商机。马晓利指,这些都是中欧可以探寻的合作模式。
欧洲可持续城镇化协会主席施密特说,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达到10亿,这一城镇化的进程也是全球范围内、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中产阶级人口将快速增长,消费也将快速增长,这对于欧洲产品,欧洲服务而言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对欧洲领先技术的需求,也能帮助欧洲更多高科技进入中国市场。
范恒山坦言,中国和欧盟城镇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城镇化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但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城市病”是中国城镇化发展面对的突出问题。欧盟已经完成城镇化进程,但也同样面临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挑战。双方在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也让双方更好地优势互补。
他表示,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暂时的“逆全球化”思潮阻挡不了开放合作的大势。在“一带一路”战略和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总体框架下,中国国家发改委将致力于打造务实合作新平台,更好地促进中欧城市全方位交流与互动。(陈悦)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