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西南文化走廊

2017-04-26 09:42:28来源:中国青年网
字号:

主持人:现代公路的大量修建在中国西南令人瞩目,公路修筑与现代性的“国家化”与“市场化”进程紧密相关,公路的修筑所导致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观念的变迁。您如何看“一带一路”与中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

杨志强:以云贵两省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受复杂的地理条件的限制,自古以来,连接不同区域的交通通道(或地理走廊)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并保持着历史变迁的延续性,从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层面留下明显的“线性空间”之特征,其整体性影响甚至要超过省级行政单位。自1980年以来,以古代交通和地理走廊为中心的“线性文化空间”研究一直是西南地区学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领域,如“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等。

这里所说的“线性文化空间”,主要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些特定的重要交通线或地理走廊上,因长期不间断的活动所留下的历史积淀或文化现象,从而形成以交通线或地理走廊为中心,文化上呈现出明显的整体性关联或特质的狭长文化地理空间。

元以前,云南由于与中原王朝长达数百年间的政治阻隔,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交往更为密切,其实是一个具有一体化特征的区域市场或文化圈。明代百万以上汉族移民以“军屯”、“民屯”等形式进入云贵地区沿交通线分布,其中又主要集中在湖广通滇的东路至大理、保山一线,在明代就形成了一条国家力量主导下的具有高度同步性的带状市场圈,对拉动云贵地区经济融入中华市场体系的作用巨大。

主持人:如何看贵州在西南“民族走廊”中区位优势和现代价值?贵州在南方丝绸之路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徐静:贵州历史上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贵州历史上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历史上,蜀身毒道、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同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至欧洲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而贵州是重要节点。贵州还是东南亚各民族交流的大走廊,从湖南省常德市,经贵州,进入云南省1400公里,20多个少数民族,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国。贵州还是东方反法西斯战场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中印公路,都经贵州抵达重庆,贵州的二十四道拐也因此名扬天下。

现实中,贵州处于西南南下出海通道的交通枢纽位置,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向北,贵州可以对接重庆,连接欧亚大陆桥。向西南,贵州可以对接昆明,连接中孟印缅、中新经济走廊。向东南,贵州可以对接广州、深圳,连接海上丝绸之路。

因此,贵州仍然是“一带一路”上的节点区域,应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但是,目前各方面对南方丝绸之路的认识还很不足,尤其对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节点区域的贵州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还很不足。我们应强化文化担当,深入挖掘、深入研究、深入宣传贵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发掘贵州历史积淀的区位和文化优势,促进与东南亚国家各族群众的民心相通,进而推动贵州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在贵州境内,东路驿道经过的苗岭山脉是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沿线周边的乌江、赤水河、清水江,南北盘江、都柳江等分别注入长江和珠江。明清时期,经过不断疏通发展,逐步形成以这条驿道为干道呈带状的交通体系,西连滇川、东接湘鄂、北入长江、南下两粤,成为横亘于两大水系间的一条经济走廊带。它不仅对促进云贵高原的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作用巨大,并且也对整个中国南方的区域市场体系的整合产生了影响。这其中贵州省长期以来之所以被视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其背后所隐含的正是在这种区域性经济整合过程中所扮演的勾连四方的重要作用所致。

主持人:无论是传统的“通道”研究,还是新近“路学”讨论之兴起,区域性的关联整合与民族间的交往互动均是探讨的主题,延展了“民族走廊”的多维度叙事。您怎么看作为“文化走廊”的南方丝绸之路?

贵州处于西南南下出海通道的交通枢纽位置,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贵州仍然是“一带一路”上的节点区域,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张铭心:早在汉代,张骞凿空西域,但在西域却见到了蜀布和邛杖,这说明在汉开通丝绸之路之前,就有一条蜀身毒道,或者说就是当今我们所说的“南方丝绸之路”。这一条路从湖南或四川入贵州,进而穿越云南进入南亚,其高山险阻,虽非通途,但亦长久不绝。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穿山搭桥,险径已成通衢,这对贵州的发展绝对是历史性机遇。

贵州在中原与川滇藏之间,既是通道,也是腹地,古代有许多民族从中原进入贵州山地避难,大都停留在了这高山深谷间。这里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由于高山隔绝,原生态保存完整。然而随着贵州近些年高速公路和高铁的修建,旅游观光的人的涌入,为贵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动力。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原生态民族文化也开始为了适应游客的需要而发生变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如何保护好民族文化的原生态内涵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施秉县境内的古驿道


责编:周秋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