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区,工人在水龙头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摄
埃塞俄比亚拉布车站,中埃双方司机在握手预祝通车成功。新华社记者 李百顺摄
浙江义乌西站工作人员正在向中欧班列上吊装集装箱。本报记者 史家民摄
媒体记者在新闻中心取阅资料。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加快设施联通”平行主题会议现场。本报记者 孟祥麟摄
编者的话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14日下午举行6场平行主题会议,来自国内外的1500多名代表分别聚焦“五通”和智库交流展开深入探讨,签署系列协议,达成多项共识。
“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创新机制、共谋发展”“互联互通,走向繁荣”“畅通高效,共赢发展,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建民心之桥,共促繁荣发展”“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与会嘉宾热议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并分别就不同议题展开讨论,这些发言和讨论增进了互信、凝聚了共识。
如何加快设施联通,让沿线各国受益;贸易畅通如何促进区域发展和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人文是国家间交流的基础,如何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请看本报记者从6场平行主题会议现场发回的报道。
政策沟通 扩大合作朋友圈
政策沟通被称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之首,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14日下午,“政策沟通”平行主题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70多个国家和40多个国际组织的约360名嘉宾与会。
与会各方全面阐述了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分享了双边多边开展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的实践经验,并签署了32个双边、多边合作文件以及企业合作项目,涉及18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
规格高是这场平行主题会议的一大特点,仅中外部长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就有约180人。围绕“创新机制、共谋发展”的主题畅所欲言,嘉宾们的讨论,从下午2点一直持续到6点才结束。
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
政策沟通有多重要?参加会议并做主旨发言的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讲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过去欧洲不同国家之间铁路轨距不同、电源插头也不同,给互联互通带来了很大困扰。后来,欧洲国家间通过政策沟通,统一了轨距和操控系统,统一了电源插头,这就降低了合作成本,方便了人员与贸易的流动。“这个案例也可以给‘一带一路’建设以启发和借鉴。大家一起努力,就可以克服困难、成就大业。”洛伊特哈德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希望有关国家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商合作机制,共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方式,开展广泛务实合作,造福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建设启动4年来,中国同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等实现了政策协调,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会场上,中国倡议、中国行动,赢得了嘉宾们的交口称赞。
法国总统代表、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前总理拉法兰说,“政策沟通对建设‘一带一路’非常重要,对于建设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稳定的世界也同样重要。”
巴基斯坦计划与发展部部长伊克巴尔把“一带一路”建设称为“让世界经济摆脱当前困境的动力源”。他说,“相信随着两国政策沟通的不断深化,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也会越来越好。”
做好对接,推进务实合作
当今世界,充满希望而又挑战重重。如何完善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使“一带一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事业,是与会嘉宾讨论的一大重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主旨发言中说,4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实践证明,做好双边和多边政策沟通,需要重点加强4个层面的对接:一是发展战略对接,二是发展规划对接,三是机制与平台对接,四是具体项目对接。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10320公里的公路、2080公里铁路、10座机场,对此,集团董事长刘起涛有深切体会,他说,“互联互通的首要在于政策沟通。首先要做好国与国政府间的战略对接和规划对接。其次要充分发挥双方银行、合作组织、企业等各方作用,积极推进务实合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也是许多嘉宾关注的议题。中科曙光总裁历军表示,“可以将超算、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到更多沿线国家去,做‘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的先锋和桥梁。”
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副局长克里斯托弗·森赫尔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给波兰带来了许多红利,波兰政府将加强与中国的政策沟通,尤其是通过电子商务等新型方式,助推两国的贸易与投资。
(本报记者张梦旭、赵展慧、谢亚宏、姜波)
设施联通 创造机遇和未来
“习近平主席今天上午的演讲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他提到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很有意义。”14日下午举行的“加快设施联通”平行主题会议上,缅甸建设部部长吴温楷最早进场,一落座,就忍不住和记者谈起参会感受。
在本场平行主题会议上发言的有32位嘉宾。除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及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外,均是各国政府高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嘉宾发言限定在4分钟,但很多嘉宾显然言犹未尽。
与会代表就加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合作、对接规划和技术标准、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扩大早期收获成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
推动“四位一体”联通,开展更多领域合作
“习主席的演讲非常棒,从头到尾我都做了笔记。”吴温楷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谈起了对习主席演讲的感受。
互联互通是时代潮流。在这场以“互联互通,走向繁荣”为主题的平行会议上,200多位来自48个国家和11个国际组织(含欧盟)的嘉宾畅所欲言,深入交流,贡献创见。
“听了演讲,我有很深的感受。‘一带一路’的未来愿景对相关国家和整个区域都具有重要意义。”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丹尼尔·安德鲁斯介绍,澳大利亚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采购、项目的设计和运营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他很希望能同相关国家在诸多领域进行更多合作。
“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习主席还特别表示要着力推动‘四位一体’的联通,对推动中泰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文交流,大有好处。”泰国数字经济与社会部部长披切对记者表示,铁路联通是有形的联通,而互联网、互联网经济是无形的联通,两者都非常重要。
把东西方联结在一起,使沿线各国受益
道路通,百业兴。“一带一路”建设中,设施互联互通扮演着“先行官”的重要角色,仅在此次会议期间,签署或即将签署的合作文件中,涉及交通、能源、通信的就达50多项。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陈胜营说,“通过与众多外国嘉宾交流,我发现,各国对‘一带一路’都较为认可,合作意愿强。”中国交建集团副总裁孙子宇说,“‘一带一路’倡议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让更多国家敞开心扉,积极响应。这为企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这些观点,也得到了外国嘉宾的广泛认同。
阿富汗总统首席顾问卡尤米坦言:“‘一带一路’给阿富汗带来的远不止货物、人员的流动和信息的流通,更是机遇和未来。”巴基斯坦铁道部部长拉菲克也举例,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旗舰项目,对带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促进地区和平稳定有重大意义。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泰宁认为,中国处在“一带一路”一端,欧洲在另一端,“一带一路”把东西方联结在一起,使沿线各国和合作伙伴受益。国际道路运输联盟秘书长翁贝托·德·布雷托建议,实现道路的互联互通,不仅要有好的道路设施,还要有简便易行的通关政策。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总干事阿德南·阿明表示,现在是从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重要过渡期,需要不同国家地区间的设施联通。“这不仅是亚洲区域的事情,也是全球化的事情”。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富有远见的梦想,它最重要的不仅是能实现什么目标,也包括如何变成一个个具体步骤。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乙己说:“沿线国家仍有很多人不能上网。我们必须确保倡议覆盖区域没有数字鸿沟,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从中受益。”
“互联互通既是一条设施联通之路,也是一条心灵相通之路。”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致辞时说,关键是在共识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赢。
(本报记者孟祥麟、庄雪雅、白阳、林芮、王海林、暨佩娟)
贸易畅通 带来更多获得感
历时3个小时,超过30位代表发言,200余位嘉宾与会。在14日下午举行的“推进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现场,各方代表热议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以“向外看”的胸怀,共商下一步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之策。
会议发布了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倡议参与方一致认为,有必要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实现更具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根据倡议,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商务部部长钟山在会议主旨发言中说,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建设这4年,正是贸易畅通不断提升的4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贸易畅通不仅拉动了各国经济增长、改善了民生福祉,还促进了产业合作和技术传播,给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提供中国方案,以“搭桥”替代“筑墙”
“在一个很多人谈论‘筑墙’的时代,沟通‘搭桥’非常重要。”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伊万·斯卡尔法洛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马可·波罗来自意大利,所以意大利非常清楚欧亚联通的重要性。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意大利企业到对方国家投资,我们将努力加强意中两国间的经济贸易交流。”
在14日下午的这场经贸合作大讨论中,与会人士谈得最多的就是在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思潮泛起的国际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给国际经贸合作注入的强大动力。
毛里求斯外长卢切米纳赖杜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因为它基于合作、尊重以及开放。习主席演讲表达的是开放理念,加强各国联通,富有建设性,对当今世界的一些问题,属于对症下药。”
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首倡“一带一路”建设,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决心,为各国携手走出经济低迷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现了大国担当。
改善经贸条件,激发对接和深度合作潜力
“就在昨天(13日),格鲁吉亚与中国签署了自贸协定,我们为此感到自豪。”格鲁吉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部部长乔治·加哈利亚话音刚落,与会代表报以热烈的掌声。加哈利亚表示,格鲁吉亚政府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今年11月也要办“一带一路”相关论坛来探讨合作。
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具体项目,多数国家都感受到了经贸条件的改善,有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雅尔多告诉记者,仅14日一天,他就与5家中国企业的代表见了面,这些企业都已在匈牙利开展投资业务。在西雅尔多看来,匈牙利的“东部开放”计划,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很大的对接潜力。
白俄罗斯经济部部长季诺夫斯基在会上给听众讲述了“巨石”的故事。“巨石”是白方给中白工业园取的名字,寓意该工业园将成为中白经贸合作的基石。“巨石工业园在白中经贸合作中占据重要位置,目前,许多工业基础设施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我确信这是伟大合作的开始。”
“我曾和西班牙贸易部长有过一次交流。他告诉我,马德里到义乌已经通了火车。未来,我们东盟也需要发展铁路系统。如果铁路系统得到开发,就可以吸引工业企业,使贫穷的地方发展起来。”马来西亚贸工部第二部长黄家泉言辞里满是对“一带一路”前景的期待。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正是本着开放的精神,本次会上还发布了中国同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从5月的北京,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美好未来的共同事业再次起航。
(本报记者胡泽曦、齐志明、王珂、于景浩、高炳)
资金融通 项目落地有支撑
“加强资金融通要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项目投资应坚持可持续绿色发展”……在5月14日下午举行的“促进资金融通”平行主题会议上,来自多国的政府官员以及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等就“一带一路”建设融资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资金融通推动大批标志性项目落地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财政部部长肖捷认为,面对巨大的发展融资需求,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机构,并深化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开发机构的合作,推动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融资网络。
瓦努阿图财政部官员托尼·塞文认为,与位于欧亚大陆上的国家相比,地处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图地理区位优势并不明显。而“一带一路”可以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一大批标志性项目陆续落地,有力增进了沿线国家人民福祉。
老挝外贸银行总经理普孔·占塔扎表示,以中老铁路项目为例,项目预计总投资60亿美元,由中老双方按70%和30%的股比合资建设。“资金的融通,将改善老挝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并拉动实体经济增长。”
中国石油董事长王宜林介绍说,中石油在过去的10年海外项目资金运作总量已超过2500亿美元,其中协助合作伙伴融资1500亿美元,在大型油气开发、跨国管道建设运营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
会议上,中国财政部与有关国家财政部门代表签署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与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捷克央行分别签署了有关谅解备忘录。
这些合作文件的签署,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金融领域蕴含的巨大机遇和合作意愿,也彰显了该倡议的广泛发展空间。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促进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会议聚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直面当前“一带一路”融资的关键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项目回收周期较长、资金需求规模巨大等特点,开发性金融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应推动商业银行开展网络化布局,为贸易和投资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卡马特认为,汇率的波动是当前投资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项目投资会优先考虑使用本币以规避汇率风险,未来应加强沿线国家合作、共同探索扩大本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使用,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
如何加强沿线国家银行之间的合作?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工行现在正在倡导沿线银行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现在‘一带一路’沿线银行之间面临不同国家发展阶段差距非常大、各地的监管法律环境不同等问题,期望通过这种常态化合作机制,解决当前沿线银行合作意愿、合作效率、信息共享等问题。”
“从长远看,促进资金融通需要沿线国家共同参与,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进一步完善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多元化融资体系。”肖捷认为。
(本报记者王观、宦翔)
民心相通 民意基础更坚实
大屏幕上,播放着中国经典电视剧《西游记》的画面,音响传出的却是非洲斯瓦希里语的声音,虽然听不懂,但看着台上几位坦桑尼亚配音演员抑扬顿挫的配音表演,全场400多位嘉宾笑声不断,掌声热烈。这里,就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现场。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4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提到了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当地热播的情景。时隔4年,一批又一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满怀中国人民感情的项目走向海外,不断拉近中国与各国民众心的距离。
民心相通是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
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回顾民心相通不断促进的这4年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
“凝聚人的力量,能够有力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莫雷尔的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莫雷尔十分认同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讲话,即“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身陷困境的无辜百姓送去关爱,送去希望”。
近年来,中巴经济走廊蓬勃发展,不但惠及沿线巴基斯坦民众的生活,也促进了中巴双方经济的共同繁荣。作为该走廊途经的重要省份,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席部长穆罕默德·夏巴兹·谢里夫在“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上的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地区的和谐与发展,更为各国普通民众提供脱贫致富的机会。
欧洲进步研究基金会主席、意大利前总理马西莫·达莱马说,“一带一路”倡议包含着很强的文化思想,即发展国家之间的关系固然重要,密切民众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建议,鼓励更多欧美游客来中国,也鼓励更多中国人去国外旅游,以更好地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民心相通。
中联部部长宋涛的话,道出了在场嘉宾的心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相通则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
人文是国家间交流的根基,决定国家关系的长远未来
会上,来自缅甸的青年人通通分享了中国公司在当地运营铜矿,履行社会责任、帮助当地人脱贫的故事。他告诉大家,中国公司帮他们建设了医院、学校、工厂,又帮整个村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为了感激中国人的帮助,他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字叫“通通”,寓意与中国“互联互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总结道,丝绸之路讲述了一个文明交流互鉴、团结进步的故事,它也提醒我们,孤立、隔离的文化无法兴旺发达。不同文明之间是互相影响、彼此自由的,文明越包容,则越强大。
西班牙泰纳通中国公司总经理高博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实现共同增长的纽带。民心相通则能化解文明的差异,这对年轻人融入世界十分重要”。亚洲青年理事会主席,柬埔寨国会议员、青联主席洪玛尼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人文是国家间交流的根基,特别是对青年人感情的培养,决定了两国关系的长远未来。
会议宣布启动《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2017—2020)》、“丝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以及“增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国际智库合作项目”。
据统计,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全国青联、共青团中央组织中外青年互访超过1.7万人次,人员涵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2016年就有21万名外国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其中3万名学生获得中方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记者注意到,当习近平主席宣布将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时,会场爆发出了热烈掌声。
(本报记者焦翔、暨佩娟、邢雪、金正波)
智库交流 文明互鉴搭桥梁
5月14日下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专家们济济一堂,一场着眼现实、高瞻远瞩的思想交流,在这里展开。
“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文明。而连接罗马帝国和中国的古丝绸之路,为中国打开了一条向西的重要通道。”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深厚的历史机理。两千多年前开辟的古丝绸之路,首先打开商贸互通之路,文化交流随之而来,佛教和基督教也从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此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的热情。“中国从来就不缺乏开放精神,‘一带一路’彰显了中国进一步主动的对外开放。”
以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为重要特征,这是对历史的继承,又蕴含大同世界的合作内核。不少研究丝路精神的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东西方交融合作的新桥梁。
土耳其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阿坎·苏威尔说:“今天,从伦敦到北京,我们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外交空间,‘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也不仅仅连接贸易、历史、文化,更为我们打开彼此的大门和胸怀,帮助我们传承历史文化财富,更好地发展本地区的文化、宗教。”
加深知识交流,促进观念创新
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有力推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文化交融发展,得到广泛支持,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智库和各类学术机构大有可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指出,智库可以用全球视野,依照各国的国情,在纷繁复杂的事项中以敏锐的洞察力解决历史的大事,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规律,不断丰富其内涵和理念。这对于凝聚共识、汇集各方的力量,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也想开展‘一带一路’相关的研究。”孟加拉国发展研究院院长坎·艾哈迈德·塞义德·莫什德表示,孟加拉国国内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都非常高,但是孟加拉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落后,他十分希望借助此次峰会,寻找孟加拉国“一带一路”研究的方向。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玄定泽表示,他所在的研究院已经出版了很多“一带一路”的成果,还定期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召开研讨会。
上海社科院王战院长介绍说,他们花了两年时间制作“一带一路”的数据库,马上就要开通使用,希望能够为相关的企业、研究机构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数据。
凝聚知识智慧,建设文明之路
据了解,目前中国智库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平台已超过300家,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外国知名智库有50多家。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社会智库应该坦诚相见、多交朋友,“既要跟给我们点赞的人交流,更要跟对我们提出批评意见的人交流,越是有不同态度的人,越要消除对方的疑惑”。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为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建议,不妨成立一个非官方的协调机构,加强融资,支持“一带一路”研究,到全世界各地区进行调研。
“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办。会议气氛热烈、交流深入,与会者围绕“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的主题,形成智库共识、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等12项成果。
会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智库专家们坦诚交流、激荡思想,而会议结束时,彼此互道珍重、共同相约,对“一带一路”的思考要“隔空交流”,建设一条智力丝绸之路……
(本报记者李琰、史晓韵、白阳)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