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带一路”博物馆 助力合作大计行稳致远

2017-06-13 11:05:23来源:光明网
字号: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发端于陆地,开拓于海洋,形成了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今天,“一带一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我们与沿线各国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两千多年来,伴随着古丝绸之路上的人员和商品交流,技术和文化也在丝路诸国传播,如造纸、印刷术的西传,佛教、文学、思想的交流等。这种文化交流既有官方的参与,也有商人、僧侣等人士的活动,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一直以来,古丝绸之路并没有因为政权更迭、战争冲突等原因而断绝,原因在于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交流不是以单一途径和方式展开的。当然,古丝绸之路的繁荣,也与中国历代努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局面密切相关。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的命名。但这一命名并不能完全涵盖自古以来在海陆丝绸之路上流通的各种商品和物产,也不符合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实际进程。无论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还是海上的香料之路、丝瓷之路等,都只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人们比较熟知的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等史实,也不能代表古丝绸之路的全部历史。为使人们更加充分地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更加全面地了解“一带一路”的历史遗产与未来意义,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服务,我们有必要在传统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基础上,建设“一带一路”博物馆。

古丝绸之路为我们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硕的文化遗产,“一带一路”博物馆要展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和遗迹,发掘其研究价值,展现沟通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风貌。“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大计,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经济合作概念,但合作不只停留在经济层面,也在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也有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和共赏。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博物馆要展现文化的“美的力量”。

“一带一路”博物馆也不仅是将文物和遗迹进行发掘和展出,更在于“有形有像”地揭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间的内在联系,立足现在,走向未来。除了教育与展示功能之外,“一带一路”博物馆还涉及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将各种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沿线各国在考古资料研究、考古调查与发掘、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文物展览等各个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除此之外,还应建设“一带一路”语言博物馆、“一带一路”数据资料库和研究文献库等,实现全方位构建“一带一路”博物馆的系统工程。

“一带一路”博物馆的建设,有助于我们理解丝绸之路的源流。回顾历史,海陆丝绸之路带来的商品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具有和平、友好、繁荣的文化内涵。随着岁月变迁,现代贸易和投资的活跃让古代丝路重焕活力,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大计在世界政治经济版图上铺展开来。这一合作继承传统,融通古今,连接中外,秉承“和平发展、开放包容、互尊互惠、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一带一路”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黄书元 系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出版社社长


责编:周秋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