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们一起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传奇。”年满60岁的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重温《狮子山下》这首歌时,眼神坚定,像个少年一样充满力量。
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接受记者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中国经济网记者在香港华润集团总部采访到傅育宁。傅育宁侃侃而谈,讲述了华润立足香港、面向内地、走向世界不平凡的历程,描绘了他看到的香港回归20年的巨变。
在香港发祥
1938年,华润在香港创立。傅育宁算了算,华润也已走过了近80个春秋。80年来,华润参与和见证了香港的建设和发展,也受益于香港独特的区位优势,从一家小商号发展为跻身世界500强的多元化控股企业。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发达的金融服务业使华润筹融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了华润业务的发展壮大。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回归以来,华润先后有7家公司在港上市,目前华润80%的资产已进入上市公司平台,通过上市从资本市场累计获得1400多亿港元的资金,2016年末银团贷款融资余额1037亿港元。华润利用香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规范化运作的监管要求,改善经营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融资、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了核心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者地位。
80年来,华润植根香港取得了长足发展,也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回报香港社会。从1962年开始,华润五丰承担的供应港澳鲜活冷冻商品的“三趟快车”,保障香港市场供应,数十年来如一日,风雨阴晴从未中断,被称为“香港人的菜篮子”。1972年,受全球危机影响,香港发生油荒和粮荒,又是华润将国产石油和大米输入香港,有效地解决了香港的油荒和粮荒。2002年,在香港经济不景气、大学生就业困难之际,华润适时推出“华润带你闯内地”活动,招聘香港大学生加入华润;而后开展“华润助你上北大清华”活动资助了香港优秀学子赴北大、清华求学深造,促进两地青年交流。2007年,华润在香港岭南大学设立了“华润奖学金”,用于资助内地偏远地区学生到岭大修读,为内地和香港培养更多的人才。
在内地光大
华润的很多业务都是从香港起步,然后在内地发扬光大的。
傅育宁介绍,华润万家目前业务规模位居中国连锁超市第一位,但华润的第一间超市是1984年在香港开出的;华润置地目前已成为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综合地产开发商之一,但华润涉足房地产,是九十年代初在香港与李嘉诚合作开发天水围开始的,现在大家熟知的华润万象城,也是借鉴香港都市综合体开发和运营经验之上的产物。还有现在排名中国咖啡连锁品牌第二的太平洋咖啡,也是1992年创立于香港,然后由华润收购后带入内地的。
华润利用香港荟萃全球先进商业模式的优势,通过学习消化、吸收转化,结合内地市场和客户的特点,积极传承和创新,多项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今天的业务格局。
过去三年,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华润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着力调整业务结构,优化干部队伍,加强组织建设,推动创新转型,依然保持了健康、稳健的发展势头,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稳步提升。2016年华润在《财富》世界500强的排名跃升至91位。
瞄准“一带一路”新机遇
傅育宁看好“一带一路”倡议给香港带来的重要机遇。
傅育宁说,国家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和设计“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时,均把支持香港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香港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交流合作格局,内地的很多开放政策都率先在香港“先行先试”,这不仅为内地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也为香港提供了难得的先机。
香港的总部经济价值、融资平台价值、专业服务价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遥遥领先于内地,悉心呵护产生这些价值的法律制度环境、人文环境、营商环境,将为香港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谋划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华润将如何搭上“一带一路”快车?傅育宁说,从1952年至1980年代中期,作为国家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总代理,华润在香港架起了新中国与世界贸易往来的桥梁。闻名遐迩的广交会就是由华润发起和创立的。国际化是华润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好产品、好渠道”策略的实施,让中国好产品走向世界,让世界好产品走进中国。应充分借助香港作为中国内地与世界之间“超级联系人”的地位,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做出华润应有的贡献。(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