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带热小语种人才

2017-06-21 09:03:44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2017年广东共有56万人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加上去年延缓就业的和外地来粤求职的毕业生,今年广东超过80万人“揾工”,约占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的十分之一。

而王楚慧却一点不焦虑。她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下称“广外”)印尼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手中已经有了几个offer,衡量后挑中了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借助语言优势,负责拓展印度尼西亚市场。“我们专业同学每个人手上至少有2个offer,就业根本不愁。”

“就业不愁”是今年广外小语种专业的鲜明特点。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沿线相关国家的阿拉伯语、泰语、老挝语等小语种“强势走红”,最火爆的印尼语专业今年4月学生已实现100%签约,不少学生能拿到7000元—8000元的起薪,原本“冷门”的小语种成了大热点。

“当初被调剂竟如此幸运”

“回过头看,我也没想到当初被调剂到印尼语专业,竟然这么幸运。”四年前,王楚慧曾一度因为被调剂感到沮丧,而现在她坐在记者面前介绍自己班级同学的就业情况,自信满满:“我们全班19人,有4个去了阿里巴巴、3个去了碧桂园,还有同学进了政府部门。”

王楚慧的同学吴璇,在大四上学期就被碧桂园“相中”,成为该集团海外营销部的一员。入职经过半年轮岗后,她很有可能被直接外派到印度尼西亚。对此,喜爱印尼文化的吴璇表示“求之不得”。2016年下半年开学没多久,碧桂园就来到广外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下称“东语学院”)开了专场招聘会,一口气签下吴璇在内的9名应届毕业生。

“你读的是什么语?再说一遍?”过去4年,吴璇记不清多少次听到这样的疑问,但随着对印尼语了解程度的加深,她越来越愿意耐心解释。当年被亲友认为是“超级冷门”的专业,现在却让她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学习印尼语,打开了我们接触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窗口,我把印尼语作为工具,进行销售、策划等具体工作,比不懂这门语言的人更有优势。”吴璇说。

“现在有公司已经明确,要‘预定’2018届32名毕业生,涵盖东语学院全部语种。”广外东语学院一位辅导员介绍,目前该学院开设日本语、印尼语、泰语、越南语、朝鲜语、阿拉伯语、印地语、老挝语、缅甸语、柬埔寨语、马来语、乌尔都语12个专业,今年新增波斯语、孟加拉语、土耳其语3个专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印尼语等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格外抢手。“在招聘旺季,我每天都能接到五六个企业打来电话要招人,这类小语种人才供不应求。”该辅导员说。

政府部门与企业均有需求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小语种人才越来越“吃香”。比起应届毕业生,已经工作的小语种专业人才更能体会其中的变化。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让我的专业更有用武之地。”现就职于深圳国税局的梁晓敏是广外2016届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她表示,当初被两河流域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把阿拉伯语作为第一志愿填报。她介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阿拉伯语的使用最为广泛,有14个国家将其作为官方语言。“我的工作不限于翻译文件,还要为深圳‘走出去’的企业举办各类论坛、沙龙,向他们介绍阿拉伯国家投资情况以及国家对‘走出去’企业在税务上的支持。”

今年3月,广外2016届印尼语专业毕业生廖静文刚从深圳宝鹰建设集团印尼分公司调回国内,说起刚入学时被调剂到印尼语系的无奈,她表示现在更感谢这份意外的安排。随着公司布局国际化市场,她的语言优势更加凸显。“印尼语给了我更多接触世界的机会。”

就职于广东外事办、广外2013届俄语专业的鲁澎灏对自己的工作也十分满意。他表示,学习语言不仅仅在于多掌握一门外语,更是理解他国文化与思维模式,“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国际交流更为频繁和重要”。

广外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肖锋介绍,除东语学院外,西语学院各专业供需比均达到1:3,约有10%的毕业生起薪点能达到8000元,尤其面向南美市场的西班牙语专业人才需求旺盛。总的来说,小语种专业毕业生经过3年学习与1年海外交换,不仅有语言优势,更对当地国家文化、政策理解深入。因此,近年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表现出“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度高”的特点,特别是“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毕业生就业选择面更加广阔,到国家重要部委、知名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同时,跨境电商等新领域迅猛发展,相关企业人才需求也非常大,使得就业选择多样化。

国际舞台急需复合型小语种人才

广外提供的数据显示,东语学院今年毕业生主要进入外交部、国家政法部门、广东省政法部门等政府部门,及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其中,进入外交部2人、国家政法部门1人、华为5人、阿里巴巴5人、碧桂园9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10人。

根据公开材料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了汉语和英语外,还通行50多种官方语言。与广东距离相近的东南亚地区包括菲律宾语、老挝语、马来语、缅甸语、印尼语等多个语种。今年1至4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5个国家有新增投资,仅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就有39.8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5.1%,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6.9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柬埔寨、俄罗斯、阿联酋、缅甸等国家和地区。

巨大的国际舞台急需大量复合型小语种人才。2016年教育部牵头制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内知名语言类高校增设多个沿线国家小语种专业。近3年来,广外新增马来语等11个本科专业,语种全面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域;而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也都新增了1至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专业。

而在学术领域,截至2016年,国内高校与4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24个,70项专题课题设计,涉及“一带一路”26个沿线国家。

20日,广外举行毕业典礼的这一天,即将进入外交部工作的泰语专业应届生施雨彤在毕业感言中写道:“小语种是我就业的敲门砖,帮助我实现进入外交部的理想。我相信,未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将进一步深化,小语种人才在语言沟通、文化交流领域都将发挥大作用。”(姚瑶 曾钶锜)


责编:周秋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