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 保山先行一步

2017-07-13 09:35:34来源:云南日报
字号:

近年来,保山紧紧围绕争当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排头兵,先行先试,不断增强对周边经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如今,“一带一路”建设为沿边开发开放注入了强劲活力,地处开放前沿的保山,迎来了新机遇。    

夯实发展基础  推动互联互通    七月,腾冲的雨季如期而至。猴桥口岸,沥沥细雨中,等待通关的车辆渐渐排起了长队。    

“现在的路比过去好走多了,从成都到缅甸的曼德勒,比以前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时间,通关手续也非常便利。”在猴桥口岸,从事多年货运的四川籍司机吴晓斌正耐心等待。“车上拉的是一些日用百货,到缅甸那边再拉香蕉回来。从这过了口岸不到5公里就是缅甸的甘拜地口岸。从甘拜地再行百来公里就可到香蕉地了。”    腾冲市与缅甸的克钦邦接壤,自古就是西南边陲的重要通商口岸和边防重镇,著名的“南方丝绸古道”就是经腾冲进入缅甸的。    

“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是重要的‘先行官’。要重现南方丝绸之路的辉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就要打通到缅北、到南亚的国际通道。”保山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市辐射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学光表示,未来,保山将力争建成我国通向南亚第一市,增强我国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经贸往来的辐射带动能力,成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国际交通、物流、能源输送的重要枢纽。    

目前,保腾、龙瑞高速及龙腾、施孟等8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大瑞铁路保山段计划于2020年建成投入运营,保山至昌宁、腾冲至猴桥6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保山逐步形成了内连国道省道、融会贯通,外接缅甸、覆盖周边的交通运输网络。同时,正在改扩建的腾冲机场将建设为口岸机场,成为保山、云南乃至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一个新支点。    

保山的优势在区位,机会在开放。近年来,保山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大力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机遇,积极推动境外交通体系建设,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突破。    

历史上著名的“史迪威公路”,是通往南亚最便捷的通道,其中一条线路从腾冲的猴桥口岸入境。    

“我们积极对上争取支持,加强对缅沟通协商,在史迪威公路的基础上,先后投资修复了中缅南四号界桩至缅甸昔董、昔董至蛮门两段公路,重新打通了这条被冷落近半个世纪的著名国际通道。”张学光介绍,当下正在重点推进缅甸密支那至班哨、密支那至曼德勒公路建设。    

走向南亚,保山正迈开大步。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进展顺利,国家级天然气利用试验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加速发展,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保山联通内陆腹地、周边国家的国际大通道正在加快形成。    营造开放环境  加强交流合作   

 早上九时,猴桥口岸联检大楼内人来人往。    

来自缅甸甘拜地文摩寨的缅籍妇女谷秋冬带着小儿子等待着从车辆通道过来的丈夫。“中国这边的教育质量很好,我把大儿子放在腾冲上小学。要放暑假了,我们特意开车来接他回家。”五六分钟后,谷秋冬的丈夫顺利通过检查,一家子开着车高高兴兴地接孩子去了。    

通关的快捷不仅给民间的往来带来便利,也为中缅双方的企业节省了成本。“现在海关的‘无纸化’报关单率达100%。海关、检验检疫局合作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为企业节省了50%的通关时间。”腾冲海关行邮物品监管科杨立辉介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猴桥口岸不断提升口岸基础设施和通道建设。2013年8月新联检楼投入使用,口岸通关便利化提高;2014年转向以通道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主。如今,腾冲滇滩、自治、胆扎等多条通道的通关条件得以改善,进一步完善了“一口岸多通道”、“一站式”通关模式。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及提升服务水平,口岸流量规模得到不断扩大,2017年1—5月,出入境人员达37.5万人次,同比增18.8%;出入境交通工具14.8万辆次,同比增61.6%;货运量140.9万吨,同比增88%;货运值1.4亿美元,同比增60.7%。    

明清时期,腾冲已成为南方丝绸古道上一个繁荣的商品集散陆上码头,是内地商人出境和外国商人入境的必经之地。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条古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作为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枢纽,保山充分发挥与缅甸毗邻而居、往来便捷的优势,从官方互访和民间交流入手,加强与缅甸及南亚东南亚国家在经贸投资、农业开发、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经贸合作是基石。去年10月,腾冲举办了第四届边境贸易交易会,吸引了大批企业和商家前来参展、洽谈和旅游观光。“这次交易会共有来自国内和缅甸、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家120多家企业和客商参展,商品成交额、意向签约金额比上届分别增加28%和32%。”腾冲市商贸局副局长刘品成说,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的边贸会,已成为促进中缅印边贸合作、综合展示腾冲特色经济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与窗口。   

 围绕交通路网建设、口岸建设,抢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发展机遇,保山市不断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壮大园区经济 搭建开放平台    在腾冲,自古就有“出国容易出省难”的说法。因为腾冲与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相距只有200多公里,比到省城昆明还要近400来公里。   

 独有的“天时地利”、得天独厚的资源,使得保山在服务“一带一路”中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    

“我们立足当好面向南亚的先行者,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保山行动计划,重点瞄准缅甸和南亚国家市场,主动对接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新一轮产业转移,推进一批外向型产业基地建设。”保山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学光说,保山先行一步,培育壮大农特产品加工、新材料、轻纺、信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6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保山工贸园区、水长工业园区等5个省级工业园区和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等一批经济园区,以家电、轻纺、建材、化工、商贸物流等为重点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施甸鸿园科技有限公司是落户“园中园”的企业之一。在整机装配车间内一条条生产线正忙碌着,一台台平板电视在自动化的流水作业线上传递着,经过整机调试、绝缘耐压检查、出厂设置等工序,就可以装箱销往缅甸等国家。“当初公司落地保山,看中的就是保山的区位优势,从这儿出口产品到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可以节省很大一笔物流成本。”该公司总经理范繁说。    

产业聚集发展,形成投资洼地,使保山蓄积起发展的能量,以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各方投资者的关注。目前入驻园区企业共有106户,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46户。2017年一季度,园区实现托管区生产总值7.18亿元,同比增长28.21%;实现工业总产值20.15亿元,同比增长18.2%。    

与此同时,保山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快“走出去”步伐,与周边国家对外交流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    

“边合区所承担的任务就是以‘国家和云南内引外联的战略支点、滇西地区重要的加工装配基地、腾冲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引擎’为目标,成为保山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前沿。”保山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商务外事局局长杨承介绍。    边合区采用“一区三片一外园”的发展布局,打造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经贸服务平台和特色产业加工出口基地。其中黑泥塘片区主要发展边境贸易、跨境旅游服务业等产业,突出口岸窗口的前沿功能;下街片区打造外向型产业和保税物流集散基地,突出商贸服务;中和片区打造特色加工产业,突出基地功能。三个片区通过境内腾密公路连接,实现内外互动、产业互撑、优势互补。    

“‘一外园’指的是保山市腾冲—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6月初,合作区首次在昆明举办的‘2017商洽会’上亮相,便吸引了众多商家关注。”杨承说,该项目的成功实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走出去”在境外建设经济贸易交流合作平台。   

 由腾冲边合区与曼德勒保山缪达工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的合作区,作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可为国内企业在缅甸投资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为国内产品进入南亚东南亚和欧美市场提供便利,对于促进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机遇垂青,乘势而上。一条古商道见证了昔日的繁华与喧嚣,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后,古丝路破茧重生,扼守丝路要冲的保山再出发,扛起“一带一路”的新担当。


责编:周秋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