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成果给世界以信心
中国农科农企代表走上联合国讲台
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现场。(王江传 摄)
“中国用7%的可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其中谷物自给自足率达到95%,十分了不起!”近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朱廷举的发言引起与会者共鸣。该论坛由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深圳市大生农业集团合办。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中美两国农业领域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代表等150余人汇聚一堂,探讨国际农业合作,为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未来约90亿人需吃饭
“目前,全球有近8亿人生活在饥饿中,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占大多数。到2050年,将有20亿人口加入这一行列。”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何志平表示,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显示,到2050年,世界将需要增加60%的粮食来供应90亿人口。除此之外,全球气候变化、农药过度使用、耕地数量减少等也为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压力。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美国康奈尔大学可持续农业发展教授丽贝卡·尼尔森表示,近年来全球在农业发展、减少饥饿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等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土地遭受污染等都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第2项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国家也不能掉队。”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主席弗雷德里克·沙瓦表示,“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在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方面成绩显著。就每公顷土地的产量来看,非洲能达到每公顷8吨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中国能达到15吨至16吨。这为非洲及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分享才能“吃饱”“吃好”
“农业是发展和深化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领域。中美两国农业合作起步最早、最有成效,也是最有潜力的合作领域之一。”中国驻美大使馆农业参赞韦正林这样说道。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卡尔·普雷也指出,在农业技术研发上,中美两国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例如,美国的杂交玉米技术领先全球,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也在造福世界。
“中国的玉米种植与生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基于氮肥高效品种和缓控释肥料,我们创新了‘氮肥后移’管理技术,在中国吉林省玉米种植中成功应用并获得高产。此外,另一个有效做法是利用宽窄行密植技术,优化作物群体结构,提高群体生产力。”中国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兴宏介绍说。
美国孟山都公司全球生物技术法规事务总监安吉拉·卡乐表示,“多年来,我们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改善种子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为更多农民创造经济效益。未来我们将加强技术研发,关注环境变化,深化沟通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农业可持续发展产品和技术。”
“通过此次论坛,我们希望与各国、各界人士一道,构建一个制度化、常态性的研讨交流机制和国际化平台,提供中国农业创新变革的更多精彩实践和案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中国深圳市大生农业集团董事长兰华升表示。
“一带一路”带来机遇
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中,“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中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何志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国际社会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全球治理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未来通过推广农业技术和成功经验,“一带一路”相关各方将提高农业生产率,确保粮食安全,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贝弗莉·西尔弗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在农业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将有助于各国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希望“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引领新一轮变革,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国际智库席勒学会主席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则认为,在全球面临经济复苏缓慢、粮食危机、难民问题等一系列挑战下,“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动力、新希望。“让我们一起加入中国梦,振兴美国梦,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为全人类实现梦想而努力。”她说。
(记者 赵鹏飞)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