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纽带:中马领袖共商东南亚与中国新机遇

2017-07-18 09:38:11来源:海外网
字号:

在世界历史性变革的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打破现有的经济与贸易边界,覆盖全球65%的人口、1/3的GDP、以及25%的消费,为全球经济合作增添新动力。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不断推进与中国的交流,希望加强区域集群的交通、基建合作,民心相通、设施联通、经贸畅通,探寻经济互利互惠的新机遇。

2017年7月13日,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走进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一带一路:东南亚与中国新机遇”论坛。金融EMBA“一带一路”东南亚项目首期班同学、联昌国际银行集团(CIMB)首席执行长丹姑查夫鲁(Tengku Dato’ Sri Zafrul Abdul Aziz)致欢迎词,马来西亚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Datuk Seri Ir. Dr. Wee Ka Siong),亚洲战略与领导力研究所联合创始人兼CEO、丹斯里杨元庆博士(Tan Sri Dato’ Dr Michael Yeoh)做主题演讲。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金融EMBA与高管教育中心主任王京伟,中心副主任李元真,学院教授鞠建东出席论坛。金融EMBA“一带一路”东南亚项目首期班同学在内的百余名企业家、金融家到场参与交流。

论坛嘉宾合影

面向国际化,前瞻性思考

丹姑查夫鲁在欢迎词中表示,“一带一路”将全球65%的人口和世界1/3的GDP紧密联系起来,为地区贸易和基建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刺激了创新与合作。倡议不仅加强了东南亚地区作为连接东西方世界的港口作用,亦提升了亚洲作为全球新经济领袖的角色作用,从而使亚洲人民的文化传承得到世界认可。

丹姑查夫鲁发言

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代表马来西亚政府祝贺论坛的成功举办,他表示此次论坛聚焦当今世界和未来的重要经济和金融问题,是东南亚与中国企业家和领袖们分享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他还高度评价了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一带一路”东南亚项目,认为该项目为东南亚企业家提供了走向国际化的前瞻性思考。

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发言

丹斯里杨元庆博士认为“一带一路”的发展,要在实体基础设施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上面做文章。正因为有了道路基础设施的发展才会有中国快递业和电商发展的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惠及周边65个国家的伟大框架,东盟国家将在能源、绿色能源、环境、教育与工程等行业普遍受益。他也强调,更加透明、公开和完善的资本市场才有利于“一带一路”庞大建设项目的投资

丹斯里杨元庆博士发言

中马领袖探讨合作与机遇

YTL集团董事总经理、丹斯里杨肃斌(Tan Sri Francis Yeoh Sock Ping),碧桂园集团副总裁朱剑敏,阿里集团总监、eWTP项目负责人宋君涛、以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鞠建东等东南亚和中国企业家及学者在主题论坛环节进行交流。金融EMBA“一带一路”东南亚项目首期班同学、瑞银集团投资银行部亚洲区前总裁朱俊伟(Joseph Chee Choon Wee)主持本环节。

论坛探讨(自左向右依次是朱俊伟、杨肃斌、鞠建东、朱剑敏、宋君涛)

丹斯里杨肃斌认为中马两国需要建立战略基础设施合作,当前马来西亚迫切需要推进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国家长期基础设施、金融基础设施与数字基础设施,这三者紧密相关,相辅相成。中国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市场。预计到2030年,发展中亚洲国家需要1.5万亿美元以维持增长和脱离贫困。因此而导致的资金缺口将在2020年达到1万亿美元,而其中60%发生在没有主权评级或主权评级为投资级以下的国家。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众多中国企业加大了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建设力度,碧桂园“森林城市”成为其中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朱剑敏表示,马来西亚位处东南亚的交通及经济中心,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最重要以及受益最大的国家。未来碧桂园要进一步积极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马来西亚经济转型计划,共同规划两国合作蓝图,并带动社会各界更多力量投入到马中“一带一路”合作的事业中来。

宋君涛分享了阿里巴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商业探索。今年3月,阿里巴巴和马来西亚推出了首个中国以外的eWTP试点项目,希望建立一个“网上丝绸之路”,为所有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让他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采购、销售和支付。

最后,鞠建东教授从中马两国近年经济增长入手,他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东南亚地区的深度同化并未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国与国之间不同的政治、市场、文化差异非常大,而“一带一路”的提出为缩小这些差异铺垫了“软基础”。 在这个软基础之上,各国则能保有各自的特点,寻求共同发展,增大竞争力。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是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 “一带一路”东南亚项目首期班继北京开学模块之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展第二次课程模块的一部分。金融EMBA东南亚项目首期班招募了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很多学生毕业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全球名校,每名学生都是金融、投资、房地产、基础设施、建筑、金融科技、高端制造业等行业的企业高层决策者,包括联昌国际银行集团(CIMB)首席执行长、丹姑查夫鲁(Tengku Dato’ Sri Zafrul Abdul Aziz),璋利国际集团(BGMC)创始人兼董事主席、丹斯里吴明璋(Tan Sri Goh Ming Choon),以及惠理集团主席兼首席投资总监、拿督斯里谢清海(Datuk Seri Chean Cheng Hye)等优秀代表。

背景资料

 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一带一路”东南亚项目简介

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一带一路”东南亚项目依托清华丰厚的教学资源,保持与“一行三会”的紧密合作,量身定制出一套紧密结合中国金融改革实践的培养体系。以“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为目标,以“聚焦金融、引领实践、驾驭资本、驱动革新”为特色,培养通晓国际金融规则和实践经验,具备新常态下金融创新能力的金融领袖,以及驾驭金融资本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优秀企业家。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不断推进与中国的交流,希望吸引更多中国投资,加强交通、基建合作,民心相通、设施联通、经贸畅通,促进经济互利互惠。在教育领域,中国与东南亚高校都在努力向教育国际化和增强两国密切文化交流迈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期待招收更多东南亚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参与金融教育项目的学习,帮助东南亚企业家系统学习金融与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企业发展,同时深入了解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断提升商业敏感度。此外,通过东南亚与中国领军企业家的深入学习交流,促进深度合作、互惠互利、共同成长。

项目特色:

• 聚焦金融:区别于通用管理方向企业家课程,金融财务相关课程超过85%;

• 引领实践:关注业界前沿问题的探讨和实践领域创新,80% 授课教授来自金融与企业实践的行业领袖;

• 驾驭资本:以资本推动整合与转型,来自企业界的学生中近40% 担任上市公司最高决策者;

• 驱动革新:主导企业变革与创新,学生中企业创始人和最高决策者比例近80% 。

首期班学生分布:

• 地域: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等8个国家和地区。

• 学历:很多学生毕业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全球名校。

• 职务:98%的学生都是企业高层决策者。

• 行业:来自金融、投资、房地产、基础设施、建筑、金融科技、高端制造业等行业。

首期班学生代表:

• 丹姑Zafrul Aziz:联昌国际银行集团(CIMB)首席执行长

• 丹斯里吴明璋:BGMC公司创始人兼董事主席

• 拿督斯里谢清海:惠理集团主席兼首席投资总监

• 朱俊伟:瑞银集团投资银行部亚洲区前总裁

• 刘伟瀚:Mainspring CEO

• 郭孟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董事

重要信息:

• 以英文教学为主,课程中提供同声传译。

• 采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平均每季度两次课程,授课地点包括新加坡、吉隆坡、雅加达、香港、北京、深圳等地,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 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辅助以小组讨论、实战模拟和各种形式的讲座。

• 通过移动课堂、校友活动等多种形式,搭建全球企业家交流机制。

• 凡修满学分且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将获得清华大学颁发的研究生毕业证书和高级工商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 中国经济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至2015年中国的GDP增长超过800%,远超同期美国(同期增长75%)与全球(同期增长121%)GDP增长。据美国智囊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预期,至2030年,中国将占全球中产阶级总消费的18%,超过美国(占全球中产阶级消费的7%)。至2022年,最少5.5亿中国人将会纳入为中产阶级(以家庭年收入0.9-3.4万美元为标准)。

中国加入WTO、建立自贸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加入SDR,一系列的里程碑标志经济全球化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以及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0个学院、54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在2016年QS全球大学排行榜上,清华大学位居中国第一、亚洲第三、全球第24名。截至2016年底,清华大学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3名、博士生指导教师2657名,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等诺贝尔奖得主和钱三强、邓稼先等全球顶尖科学家,以及300余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

 五道口金融学院简介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领域改革方兴未艾。1981年9月,为适应金融体制改革对高素质金融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正式成立(后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同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批准,研究生部开始面向社会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博士生的培养工作。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为了我国金融系统第一所专门培养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由于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人们便亲切地简称其为“五道口”。

为了实现加快现代金融学科建设,培养高端金融人才,促进金融界与金融教育界的联系,提高金融研究水平,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201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清华大学签订框架协议,决定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设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12年3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2012年3月29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由中国人民银行与清华大学合作,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设而成,是清华大学第十七个学院,为金融发展输出15名副部级以上干部、超过100名局级以上干部和2000余名金融行业中坚力量,并开创中国金融业多项第一,在金融业内被誉为“金融黄埔”。

学院以“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为使命,遵循国际最先进的金融学科和商学院高等教育模式办学,锐意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高等教育平台和金融学术、政策研究平台。

学院延揽国际一流全职教师,巩固业界兼职师资优势。一批享有国际声望的知名教授陆续加盟或来院讲学,鼎力构筑学院雄厚的教学基础和科研实力。学院继承和发扬导师外聘、紧贴金融实务的传统,聘请更多政府和业界资深人士担任兼职导师和授课教师。截至2016年底,全职教授数量达到21名,兼职教授数量达到21名,兼职硕士生导师143名。

已有2067名金融学硕士、240名金融学博士从这里迈入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当局、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从1984年合肥举行的中国金融学年会上提出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索提纲》,到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的首任总经理,再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的首任总经理等等,都留下了研究生部学生投身于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经受锻炼的足迹。“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成为了五道口人独特的品格。

三十余年来,五道口积极开拓、锐意进取,逐渐发展为中国金融教育领域最优秀的高等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也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者和推动我国金融体制发展变化的身体力行者。


责编:周秋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