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国际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8月21日,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和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支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和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承办的“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2017)国际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旨在共同探讨国际民间艺术保护、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商榷国际民间艺术领域的合作与互利往来,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遗产的合作与发展。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该倡议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目前已经从蓝图走向了实践,相关合作领域也从经济走向了人文。共建“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而文化遗产领域的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正是落实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这一内容的重大举措。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天星在开幕式上表示,海外有6000多万华侨华人,其中4000多万居住在“一带一路”国家。他们兼通中西文化,熟悉中外文明,具备融通中外的天然优势,在促进国际文化遗产交流方面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谭天星说,近年来,国务院侨办一直致力于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出“文化中国”侨务文化工作品牌,精心组织打造面向海外侨社及主流社会的文化交流活动,同时扶持建立了42家华星艺术团,“以侨为桥”沟通中外,促进文化交流,为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作出应有的贡献。
谭天星指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战略意识和各方面的共同不懈努力。暨南大学作为“华侨最高学府”,在国际学术合作特别是与海外华侨华人交往和华文媒体合作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脉资源,是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大学致力于文化遗产创意产业领域的研究、交流、合作,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民心相通,是一项基础性也是战略性的工作。2017年5月成立的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陶小年说,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发展是“一带一路”国家经贸文化与历史人文风貌的物化表达,已成为连接不同文明对话与信任的情感纽带。在共建“一带一路”新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在尊重地域文化特点、尊重民族传统,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和弘扬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价值基础上,积极搭建丝路文化遗产手工艺展示交流平台。充分利用沿线博物馆的展示与交流功能,进行丝路文化遗产交流交换展览;与沿线相关机构联合举办研讨会,策划系列工艺精品和旅游文化产品等。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提高传承,解构能力,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成果利用到其中,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本次高峰论坛将通过搭建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将沿线国家民间艺术研究的力量整合起来,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综合效应。同时通过深入的交流与对话,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全球副主席、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说,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与大自然相依相生,智慧的载体,是创造力的展现,千百年来绵延不断,薪火相传。但随着人类高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文化正在日益消失,文明的呈现方式正在改变,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生活观念都在随之而变。如何让传统手工艺产生新的当代价值?如何让文化遗产完成从资源到资本的转换?如何让文物活在当下?如何建立文化遗产经济学?如何让今天的孩子们学会欣赏文物,懂得遗产的珍贵,从传统文化中获得力量?如何让传统技艺在当代重新绽放。这就是召开本次高峰论坛理由与探讨的话题。
陈平认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的载体与智慧结晶,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动力与根基,保护文化遗产是对祖先的尊重,对未来的责任,如何让世界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起来,传承下去,惠及后人,是大家共同面对的话题。无论哪一个民族,都应该真诚地面对这些文化遗产,这是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
据悉,本次论坛得到了意大利米兰昂布罗休美术馆、图书馆副馆长傅马利与埃及手工艺学会主席、开罗大学教授阿赫麦德·约瑟夫等丝路沿线国家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同时,论坛还邀请了意大利、俄罗斯、柬埔寨、伊朗等丝路沿线国家文化部门官员、大学教授、博物馆馆长、文化遗产领域专家、民间手工艺大师参会,有力推动了东西方在文化遗产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为国内外民间手工艺交流搭建了平台,奠定了基础。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