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至22日,由东盟秘书处、中国驻东盟使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主办的东盟可持续发展筹资论坛在泰国清莱举行,来自中国、东盟国家和联合国的专家学者共同为东盟国家筹资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会上,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成果,赢得了联合国和东盟等各方的高度评价。
深化合作,推动减贫示范项目落到实处
去年12月,由中国发起的东亚减贫示范项目在老挝率先启动。根据计划,3年内中国将在老挝、柬埔寨、缅甸6个村庄合作开展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并开展社区环境整治、提供物资支持和派遣专家开展培训等活动。该项目旨在通过上述措施切实改善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村庄的发展活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玉刚对本报记者表示,东盟国家对可持续发展较为重视,未来中国与东盟在这一方面合作领域广阔。中国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强调的是各方共同参与、共同获益,这对于东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徐浩良也对中国减贫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国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一个政策创新的过程,中国政府在扶贫中保持开放性思维,不断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并在技术上进行创新,使扶贫措施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东盟副秘书长翁贴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东盟与中国始终致力于加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很多都已经被东盟国家纳入减贫战略之中,他希望东盟与中国能够就减贫经验持续开展交流。
“在这个会议上,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一些经验。这些问题在中国也曾经出现过,但在较短时间内就被克服了。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我想不明白,一些中国能克服的问题,为何我们只有600多万人口却做不到?我们有太多的经验需要学习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老挝副代表穆拉利如是说。
一带一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此次会议上讨论的《东盟可持续发展筹资报告(草案)》中指出,本地区南南合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来自中国的金融支持,为缩小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融资缺口提供了重要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与正在发展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等金融安排为东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创造了重要可能。
近年来,中方为东盟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自2013年起,中国连续3年每年向东盟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援助,用以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救灾和经济技术合作。此外,中国向东盟提供的两期各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专项贷款以及丝路基金等,为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融资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将东盟基础设施项目列入首批支持项目清单,已批准的17个投资项目中4个涉及东盟国家。
泰国前副总理兼外长、亚洲和平和解理事会主席素拉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以及亚投行的成立,都为东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国际融资支持。在政策和战略层面,《东盟2025:携手前行》愿景文件向世界表明,东盟将建成一个和谐、和平与稳定的共同体,让东盟人民共享繁荣。这一宏愿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同东盟国家开展了多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驻清迈代总领事王秀胜介绍说,“一带一路”倡议与澜湄合作机制为泰国北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与消除贫困提供了重要机遇,其中中国游客赴泰国,有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泰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中国派遣专家指导泰国北部山区农民种植蘑菇、水果等农作物,支持泰国“皇家项目”发展,为山区减贫作出了贡献。
中国驻东盟使团参赞柯友生表示,中国是可持续发展事业的积极支持者、实践者和贡献者,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十三五”规划,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助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人力资源,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黎敦山位于泰国北部山区,是传统的“金三角”腹地。1988年启动的黎敦山开发项目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发展机遇。通过种植加工咖啡及夏威夷果,制作生产陶器和织物等手工制品,越来越多的当地人获得了稳定的生活来源。更为重要的是,当地人逐渐掌握了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劳动技能,并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
素拉杰表示,黎敦山的模式告诉我们,人力资源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确保东盟的下一代能够接受21世纪的技能教育,迎接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确保在发展面前不让一个人掉队。
作为拥有超过6亿人口的新兴市场,东盟近年来着力开发人力资源,并将之转化为人口红利,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与会各方也普遍期待中国与东盟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加强合作。在中国—东盟总体发展合作框架下,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被提上了重要日程,每年中国与东盟开展众多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此外,中国与东盟还开展了广泛的教育合作,到2020年,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将双双超过10万人。
陈玉刚也认为,中国与东盟在推进可持续发展项目时,相应的技术知识培训应该同步甚至提前配套,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不断深入,众多项目需要当地人参与,这为东盟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新机遇。未来,双方在语言、技能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人力资源合作前景广阔。
(原标题:消除贫困,中国经验值得借鉴——东盟可持续发展筹论坛资综述)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