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程群)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9月12日至15日在广西南宁举办。本届博览会将首次设立“一带一路”专题展区,其中有关国际产能合作系列活动将成为亮点之一。
本届博览会期间,在国际产能合作系列活动中,高铁、有色、电力、通信等重点合作项目将得到集中展示。智能制造装备展区将集中展示无人机、智能机器人、3D打印、智能消费电子等产品,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这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拼接照片,8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持续深入发展。目前,中国继续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国和东盟互为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截至2017年5月底,双向投资额累计已超过1830亿美元。
位于广西钦州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多台工程机械往来穿梭施工建设。与此同时,位于马来西亚的马中关丹产业园也在加快入园项目建设。累计入园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在加快建设,年产350万吨的联合钢铁厂计划于年底投产。
这是3月15日在马来西亚关丹拍摄的马中关丹产业园联合钢铁厂员工宿舍。新华社发(张纹综摄)
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被称为“两国双园”,是由中马两国政府发起创立的国家级产业园区,两园依托港口,实现航线、贸易及产业互动。“两国双园”正成为中国与东盟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先行探索和积极实践。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热土,尤其是与中国山水相连的东盟,在中国企业“走出去”中举足轻重,合作层次正在从中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变化。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1862份,新签合同额318.5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12个,有7个是东南亚国家。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国际产能合作旨在发挥中方在装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和其他方面的比较优势,对接中国和沿线国家供给能力和发展需求,共同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这是7月15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瓦利尼隧道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目前,一批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大项目正在稳步实施。雅万高铁就是其中之一。雅万高铁一期工程全长142公里,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届时,雅加达到万隆的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全部采用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借鉴中国高铁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是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第一单。
“‘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与过去传统产业转移不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说,“能”指的是“能力”,合作目的是培育当地自身发展的能力,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产能合作的深化,推动了相关国家间的经贸交往。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显示,今年1至7月中国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其中对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28.6%、24.2%、20.9%和13.9%。
“中国的产能总体上处于中端及中高端水平,这些产能在技术上先进适用,市场价格合理适中,性价比高,因而具有国际竞争力。”翟崑说,“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众多新机遇,中国与东盟正通过强化国际产能合作,抢抓机遇,力促互利共赢。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