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斯特旱港盘活当地经济圈

2017-10-31 10:09:02来源:新华网
字号:

在苏斯特旱港,几辆卡车等待着驶上地磅称重。(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梁桐摄)

穿越红其拉甫口岸,驱车沿着喀喇昆仑公路向巴基斯坦国内进发,除了偶尔看见有工人在养护被滑坡落石损坏的公路外,周围罕有人烟。经过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路边忽然出现商铺、住家,眼前开始出现繁忙景象。

苏斯特作为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巴基斯坦境内的最后一个村镇,一直扮演着两国陆路贸易装卸货点的角色,但由于基础设施和专业人员的缺乏,两国货车司机通常要等上很久才能完成一个装卸流程。低下的效率不仅不能满足两国陆路贸易的实际需求,而且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也起不到带动作用,当地大多数人过着简单的农村生活。

2005年,随着中巴两国开始合资建设苏斯特旱港,这一不温不火的景象出现了剧变。在这个雪山环抱的边陲小镇,一座总面积达200亩的全封闭式、现代化港区拔地而起。在过货量旺季,旱港每天能接驳15辆至20辆由中国开来的重型卡车,再加上准备将货物接走运往国内市场的巴方卡车,四五十辆卡车会把整个港区塞得满满当当。记者前往时刚好赶上相对旺季,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就有四五辆卡车先后驶上地磅称重,远处还有几辆巴方的卡车整齐地停靠在库房前装货,每辆卡车周围都有四五名巴基斯坦工人忙上忙下,用中文写着收发货人信息的板条箱已经零星堆到了库房外准备装车,整个港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繁忙的背后是对当地就业的直接拉动,仅在港区内从事清关、库管等固定工作的巴方工作人员就有约50人。此外,根据实际需要随叫随到的装卸货工人更是在本就不多的苏斯特居民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在港区下游不远处,几十家规模不等的商铺已经挤满了喀喇昆仑公路两侧“黄金地段”,几乎每一家店的招牌都用中文和乌尔都语双语书写,招揽着从旱港卸完货准备启程回国,以及准备将中国的货物运向巴基斯坦各地的中巴两国司机。记者在港区采访了解到,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在中方运来的货物中,项目建设工地上所需工程设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相较于这些多少有些“高大上”的货物,那几十家商铺中售卖的商品就显得更加“接地气”,从苏斯特启程不论向哪个方向进发,面对十几个小时的长途奔袭,采购一些最基本的补给品对于长途司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日益旺盛的需求也正在逐步推动着当地人生活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封闭生活,开始在这个被苏斯特旱港盘活的经济圈内以经商为生,说上几句简单的中文已不是问题。

记者在采访期间,恰好在库房遇到一批即将装车运往中国的干果,共计450麻袋,每袋40公斤。仓库管理员指着这批货物兴奋地对记者表示,中国消费者很喜欢巴基斯坦的干果,这批货刚刚完成清关正准备装车。总计18吨重的干果在一辆重型半挂卡车的货仓内可能只占一个角落就可以装下,但这也是巴基斯坦迎合中国市场扩大对华出口的一次成功实践。

去年11月份,由大约100辆卡车组成的中巴经济走廊首支贸易车队在苏斯特旱港统一完成清关后继续前往瓜达尔,标志着走廊的全线贯通,也证明了沿走廊开展陆路运输的可行性。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以及两国贸易活动的增强,相信繁忙景象将成为苏斯特旱港的常态。

责编:朱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