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走 保泸高速公路进场道路助力脱贫攻坚见闻

2019-01-09 10:33:07来源:海外网
字号:

微信图片_20190109103859.png

芒宽连接线

“高兴,太高兴了,两岸人民来往方便了,涉及上千人,上万人都方便了……”12月19日,虽然大桥已通车半年多,站在勐赖跨江大桥上,说起大桥带来的便利,大门坎村的老支书伽文和还是很激动。他介绍,大桥通车当天,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汇集到桥边,附近小门坎村、勐林村、打朗村、石头寨的村民们也自发相约在此,大家一起看桥、踩桥,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喜悦,有人把手搭在大桥的不锈钢护栏上,一路抚摸着走,遇到前面有人挡着,手也不愿意离开护栏绕道走,而是放慢脚步,等着慢慢走;有人在大桥上来回奔跑,天黑了还在跑,一趟又一趟,根本不觉得累;有人三五成群,在大桥上走走停停,扒着护栏左瞧瞧,右看看,嘻嘻哈哈说笑着。天黑了,大桥新修的路灯亮了,大伙还在载歌载舞、相互交谈、在桥上来回走路、听来老人讲村寨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直到夜很深了,才依依不舍的回家去。居住在山上稍微远一些村寨的人,由于得到大桥通车的消息不一致,连续几天都有人来看桥,八九十岁的老人也由家人骑摩托车带到桥上,不管是拄着拐杖,还是人扶着,都要在桥上走一回,“活着的时候,还能赶上大桥建成,我们这辈人真是高兴不赢。”

曾经山阻水隔

“红豆树隧道、长箐沟隧道,都没有占到我们的土地,但7号便道修通,康浪大桥架通,我们村受益最大……”村主任张伟介绍,康浪村坐落于怒江东岸,与芒宽乡集镇隔江相望,世世代代只能靠渡船来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农民种出来的农副产品必须靠渡船运输到对岸的集镇上才能卖,不然就买不了。过江船一般都是在江西载满了人或物才驶往江东,在江东载满了再返回。遇上街子天或是生产旺季人流量大的时候,单边等船可能只需要20分钟,如果是淡季,有时一个单边一等就是2到3个小时。收费一般是每人单边单次2元钱,一辆摩托车5元钱,小轿车50到100元不等,拉货的大车,按照吨重收取费用,20元每吨。交通的不便且运输成本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张伟说,一过江,来来回回都要往江里“扔”钱,有些人家为了节约开支,能不过江就不过江,两岸往来次数成年不过一二。2016年,张伟盖新房,光建房材料过江就得花费2万多元的渡船费,“砂石水泥还要找车拉到渡口,过了江又要卸下,找亲戚朋友来帮忙,小点小点的弄回去,成本太高了。”

微信图片_20190109103945.png

勐赖大桥

大门坎村距离康浪村的二十多公里,处于怒江下游,也坐落在东岸一个开阔的滩坝上,过去全村400多户人家1400余人无论看病求学、赶集走亲戚、采购生产物资……都得依赖勐赖渡口的渡船,船也不是常有,晚上就没有了,旱季也还方便,雨季不仅群众不敢过,船家也不敢开。回忆起交通不便带来的心酸事,老支书伽文和话有些哽咽,眼中泛起了泪花。老支书说,上几辈人经常遇到过不了江,出不了村子,活生生的被病痛折磨致死,死了很多人。老支书回忆,九四年雨季,在自己当村长的任上,怒江涨水,寨子里有一个叫黄芝英的女人难产,进山无路,过江无船,最后只有全村总动员,把二三十个年轻小伙子组织起来,搭担架抬着孕妇顺江而下,走了二十公里的毛路,才从古丝绸之路上的双虹桥过了江,然后换成糖厂拉甘蔗的拖拉机,这才安全送到了芒宽乡卫生院,保住了大人孩子。过去,村寨里男人娶媳妇都成问题,本地的女孩不愿留,外地的女孩不愿来,再优秀的男孩子,婚姻都是磕磕拌拌……交通不便给群众带来了不便实在太多了。

修路人住进了大山

2015年12月6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怒江州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会,要求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紧谋划怒江旅游开发,实现大峡谷从大难题变成旅游大产业、大动力,让怒江群众更多地从旅游产业中脱贫致富。同年,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下,云南交投集团开始挂钩帮扶保山市隆阳区。从此,云南交投集团万名公路建设大军进驻横断山区、怒江两岸,架桥梁、打隧道、做支护、铺道路……全力推进保山至泸水高速公路建设;通过把项目建设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在怒江两岸沿线统筹规划项目进场道路和乡村道路,共修建了100多公里的进场道路、芒宽、小沙坝2条连接线及3座横跨怒江的桥梁,这些道路、桥梁在高速公路建设完工后全部移交沿线乡村使用,以及必要的交通工程和沿线设施。使保山市隆阳区、怒江州泸水市沿线村寨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整体大幅改善和提高,怒江两岸人民千百年来的期盼梦想成真。

微信图片_20190109104214.png

康浪大桥

保泸高速公路是保山至泸水高速公路的简称,编号为G5613 ,是 G56杭瑞高速公路的一条联络线,概算总投资150.1946亿元,由云南交投集团出资建设,线路总体呈东西转南北走向,东端从杭瑞高速公路保山段K2697+000处引出,西经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瓦房乡,到芒宽乡境内后,与怒江、六曼公路平行交叉北上,经怒江州泸水市上江镇、六库镇,止于怒江六库小沙坝,接国道219线,南向可以通过六曼公路到腾冲、德宏。保泸高速公路主线全长85.17公里,所处位置为横断山脉中段,跨越怒江天堑,沿途崇山峻岭,山岭褶皱紧密,断层成束,地势陡峻,悬崖峭壁,波涛汹涌,遍布古滑坡,地形地质十分复杂,路线最高点高程1807米,最低点高程799.03米,高差1007.97米。保泸高速公路沿线经过的上百个苗族、彝族、傣族、傈僳族、白族、蒙古族、汉族等村寨就坐落在横断山脉的皱褶山凹中,坐落在怒江天堑两岸的滩坝上,由于过去山的险峻,江的汹涌,阻隔了这些村村寨寨千百年,几乎与世隔绝。

保泸高速公路为避开走高黎贡山保护区域,不得不选择穿越横断山脉,走怒江东岸悬崖绝壁,造就了11.52公里老营特长隧道,6.895公里的百花岭路段,跨越怒江的勐古特大桥等一批控制性工程;有的路段,拌合站都建在半山腰的绝壁上,施工队伍不得不从山顶上放绳索把人吊在半空中才能施工;大部分地方根本没有路,都是现修现用,钢筋、水泥都得人背马驮,工程十分艰巨。为了修好保泸高速公路和进场道路,尽早的方便出行,沿线村民都把项目建设当成了自己的事情,积极要求参与进场道路的修建、养护、保通等工作,村头地脑的道路出现坑塘,村民自己就补上了;施工队员路过村寨,村民给他们送开水,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施工队进村寻找堆放物资的地方,村委会积极协调,村民们也积极给施工队找地方,腾地方。保泸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总监代表王建华说,在保泸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不管是便道施工,还是主线施工,各参加单位都尽量招聘当地农民工务工,同时就地取材建设,就地选择运输车辆,沿线很多村寨劳动力都动员到工地,参与简单的或有技术的工作。同时还充分考虑对沿途生态的保护,超前考虑怒江沿岸的后续旅游资源开发,线路设计时就增加了桥隧比例,在具体施工过程,十分注重压埋处理工作,做好支挡防护、调整弃土场,按照“先拦后弃,上拦下截”的原则,做好水环保,最大限度保护好脆弱的环境。

如今的路畅人和

云南交投集团公路建设四公司保泸高速公路七标项目经理黄红勇讲了一个故事。7号便道是芒宽镇到红豆树隧道出口,修通后,有一次检查隧道回来,从山上踏空村顺车带了一个老奶奶和一个小女孩下来,下车后,老奶奶拉着自己的手谢了又谢, “举手之劳的一件事”老奶奶如此举动,让黄红勇百思不得其解。听完老奶奶的话,“自己都一阵阵心酸”。老奶奶说过去从山上下来的路都是人走出的毛路,从村子走到渡口要走几个小时,山上除了能种点甘蔗、包谷的,生产不出什么。以前从村里到渡口要走四五个小时,有一年为了给儿子攒学费,背着平时攒下的一些鸡蛋,还给邻居借了一些,要拿到芒宽集镇上换钱,天还没有亮就出门,十一二点才到镇上,鸡蛋一出手,就赶紧往家赶,一分钟都不敢耽搁,等渡船过江,爬山回到家,天也黑了。今天9.2公里的7号道路20多分钟就走完了,过桥费也不用交,有路有车真的太方便了,“带着孙女还担心自己现在老了,不比年轻时候,要是天黑、下雨的,都不知道怎么办。”“真是要谢谢你们啊,积善积德啊”。

如今,保山境内的11条94.398公路的进场道路全部贯通,横跨怒江的勐古大桥、康浪大桥、勐赖大桥先后建成通车,不仅为保泸高速公路建设提供相应的运输条件,也让芒宽、瓦马、杨柳、瓦房、潞江、上江、民建等保山市、怒江州的六七个周围乡镇共计20余万人直接受益,隆阳区、泸水市间接受益人口超过100万,过去的交通死角变成了交通枢纽,区域路网基本形成。如今,勐古村、康浪村、大门坎村……不仅种植甘蔗,还种植蔬菜,开展蚕桑养殖业,开展养猪养牛业,寨子里小轿车多了,土地也集中流转了,外出打工的人也多了,进来投资建厂的人也多了……建档立卡户越来越少,很多人家盖起了新房,村子面貌越来越好。

虽然已临近冬至,芒宽段怒江两岸的田间地头却春意盎然,玉米、甘蔗、蔬菜、橘子园、香蕉林,还有那叫不上名的中草药一眼望不到边,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在进场道路上,在跨江大桥上,保泸高速公路沿线村村寨寨的摩托车、小轿车、大货车、电摩托……川流不息,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了。竹筏子、猪槽船、小木船、铁皮船、车渡船等等落后、危险的交通方式也成为两岸老人口中的传说,没有路,没有桥,出门就要往江里“扔”钱,过不了江就抵到“干瞪眼”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云南交投集团与高速公路沿线地方党委政府、人民群众携手并肩,一路前行!

责编:李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