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云南省制定了以普查制度要求为核心,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技术组及信息组联合办公的工作方式,紧扣普查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全过程实现技术要求与信息化运用的无缝对接,全面提高了普查的质量及效率。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项技术性强、参与人员多、数据量庞大、时效性强的一项基本国情调查工作,而基层专业技术力量有限、小微企业众多又是云南省的现实短板。如何化解普查技术与现实短板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技术团队面前的第一要务。在实际探索中,云南省最大功效发挥有限的省级技术力量,确保省级技术团队多当“主攻手”、少当“二传手”。
省普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清查阶段技术及质量控制要求,需做到清查名录库建立全面、清查数据逐项落实、清查信息可追溯、数据格式规范,而基层普查人员面临的是数据量庞大、现场任务重、数据统计工作量大等问题。为落实清查技术要求,解决各地困难,云南省省级技术团队在国家布置清查任务之初,就确定了由省级技术团队对全省清查名录信息进行划分、对人员进行统一初始化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标准数据库、构建多上多下的数据流转流程、开展全过程质控的软件开发,快速完成了清查系统的构建,实现了数据的一竿子到底流转、在线分配、跨区域流转、在线清查、在线审核、数据一键汇总及导出、电子档案在线生成、工作进度在线统计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清查阶段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记者了解到,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指标多达1700余项,对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一致性均有较高要求,指标不完整、格式不规范、逻辑不严密均将导致普查失败。
为避免普查技术要求在执行过程中走样,云南省技术团队在普查制度颁布后第一时间便组织技术团队对普查报表进行反复研讨、对存在问题进行预判、对典型行业进行了试填报,并在2018年9月完成了各大源易错点的解析,围绕易错点制定了1800余个强制审核规则,并将所有强制审核规则“翻译”为可进行运算的计算机语言,由信息化团队实现了数字化语言体系的软件化运用。通过全网抓取数据、在线运算、分企业反馈、在线公布各地错误率等措施,极大地发挥了强制审核系统的效力,将数据质量问题解决在企业填报端,减少了报表审核压力,显著地提升了数据质量。
责编:李芳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