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奔小康,基础在交通。说起农村,泥泞的道路、破旧的房屋往往是人们难以抹去的印象,建设农村公路便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云南江川区始终致力于公路交通建设,切实践行“交通强国”发展理念,经过不断努力,公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建成了四通八达的现代公路交通网络,为决战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金秋时节,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安化乡烂泥箐村,一排排新建的农家楼房错落有致,这座秀美的彝家小村庄,生机盎然。殊不知,这里曾是一个贫瘠落后、出行不便的贫困村庄。来到村民张卜有家,一栋漂亮的新房让人眼前一亮,占地90多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家电设备齐全,2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晾晒着核桃,整齐地堆放着刚烤出来的烤烟,正在往烤房里添火的张卜有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现在路修通了,党的政策很好,政府对老百姓也好,像我们现在房子也建盖起来了,一门心思地供两个娃娃读读书,日子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好过了。”张卜有告诉记者,他家共有18亩耕地,六、七年前分别栽种烤烟、豌豆、玉米和少量青花,受交通的限制,每到收获的季节,农产品都运不出去卖。“以前是那种泥巴路,一到雨天,拖拉机都被陷住,上也上不来、下也下不去,只能请人推着下去。”
2015年,江川区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对安化乡早谷田小组至烂泥箐小组的村间道路进行道路硬化。短短几个月,路修通了,不仅打破了群众出行的桎梏,也让大批优质的蔬菜、坚果等特色农产品,快速地从田间向外输送到舌尖上,真正让群众尝到了“绿色通道”的甜头。“平常买些化肥回来不用操心,盖房子时运输建筑材料也不用担心。路修好后,再也不用请人推车了,以前的话是根本不可能,要跑好几趟的。”
交通便捷了,张卜有又增加种植了4亩辣椒和8亩青花,每年收入从四、五万增加到十多万,还花40多万建盖起了新房。
“要想富,先修路。”依托连着田间地头、串起千家万户的农村公路,农业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了,安化乡早谷田村转变观念,拓展思路,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一村一品”短、平、快产业,如今,老百姓的钱袋子开始鼓起来了,生活条件也好起来了。目前,早谷田村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已全部退出。细数着路修通后的幸福生活,张卜有的眼里满是幸福和喜悦:“自从路修通后我们村买面包车的人比较多,以前没有人敢买,买了也开不了。现在路好走了,去主城区赶集或是逛街可方便了,平时去城里做客,客车也能开得进来,一起拉着去,吃了又送回来。”
安化乡早谷田村委会监委会主任张仕荣说:“这条路修通以后,对我们早谷田村5个村民小组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老百姓都能很方便地把各种农用物资,包括化肥、农药、煤碳运往家里面,还有老百姓自己栽种出来的蔬菜,像辣椒、烤烟等农产品也能安全地拉出去,卖得个好价钱,真正打通了我们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把老百姓带上了致富路。”
烂泥箐村脱贫致富路只是江川区交通道路致富工作的一个缩影。
沿着平坦的乡村水泥公路,驱车一路向北,来到江城镇陈家湾村委会古埂村民小组,顺着古马路继续往前行驶1.634公里到达公路尽头,记者看到,这里只居住着3户人家,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一旁的一排排大棚,很是抢眼,让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透露出了一丝现代气息。在路口第一家,记者见到了村民李红润正和丈夫在忙着包装早上采剪下来的满天星。说起这几年的生活,李红润深有感怀:“从路修好了以后,我们就开始种花,收入比以前栽烟或者栽菜多好多了。”
回忆起修路之前的生活,李红润感慨不已:“之前我们是栽三七,因为路难走,水拉不进来,三七基本上是晒来不行了,后来又改种豌豆、蔬菜。菜倒是栽得好了,就是难卖。每次运出去的时候,要在微型车前面用两头牛来拉着才出得去,等我们赶到蔬菜交易市场的时候,人家收购商把菜都收够了,说情半天才勉强把我们的菜收走。”
乘着脱贫攻坚的春风,水泥路修到了李红润家门口,一家人高兴极了:“挖机挖到我家门口时,我就准备好要种花了。”
说干就干,李红润夫妻俩很快就买来钢架搭起了大棚,种植了8亩满天星。每天走在大棚里看着自己精心打理的满天星长势良好,李红润心里充满了暖意,因为这些白色的、玫红色的花儿,让她的生活有了希望,有了奔头,再辛苦也不觉得累。
“自从路修通以后,我们的花当天采摘了,早上五点钟装车后,直接拉去斗南送到拍市,晚上拍市把价格发过来给我们,第二天就把钱打到我们农行卡上了。”和路修通之前的生活相比,李红润嘴角上扬,满脸笑容。她说,在村两委尽心的帮扶和挂包帮扶人暖心的帮助下,她家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借着村里相继开展的道路硬化、村容户貌整治、水路电网升级改造等项目,通过勤劳的双手,他们一家今年已经顺利脱贫,并盖起了一栋两层楼的新房,只等装修好后便可搬进去住了。“在拍市里我们的花质量还是比较好的,能排在排行榜的前20名,我们现在一年至少能有七八万元钱的收入,当然比以前好多了,而且越来越有幸福感,对生活越来越好也越有信心和动力,我相信只要努力了什么都可以实现。”
“道路通,百业兴”。随着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已经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脊梁骨架”和“血脉通道”。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农村公路成为了农民致富之宝,也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促进了农村与城市的融合。据悉,“十三五”期间,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江川区进一步加大公路交通建设力度,完成了老玉江路、大中路、黄烂路、中围路、鸡扯路等88条、230多公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路面改造,提高了道路通行质量,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目前,全区74个村(居)委会,345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100%硬化的目标。
江川区交通运输局党支部书记张宝坤告诉记者:“这些年江川区加大公路建设力度,目前已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面,让老百姓的生活生产资料实现了快速流通,为老百姓的收入增加提供了基础的保证。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快江川交通的提质增效,实现路网的四通八达。”
小小的农村路并不起眼,却见证着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伟大成就,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寻求更平衡更充分发展的担当。一条条通村公路像一根根毛细血管,把偏远村落串连起来,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铺平了道路,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注入了强大动力,让农村公路成为“走得快、走得好”的通畅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阳光路。(李丹 张延江)
责编:闫宇航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