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家陕企沿“一带一路”开花

2016-12-14 09:18:56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3、沿线国家多钟情陕企

  12月1日下午,西安国际陆港集团总经理屈锦薇和同事们刚返回西安,结束在德国、捷克等地的商务考察。“这次出行,能感受到欧洲企业希望与中国企业合作的热情。我们此行发现很多好产品,希望将这些产品引进国内,同时,也希望将国内的特色产品出口到欧洲。通过实地‘走出去’,更加坚定了我们通过开拓物流通道、发展多边贸易、惠及各方人民的信心。”屈锦薇说,“目前,由陆港集团运营的中欧班列(西安-汉堡)已实现常态化运营。12月6日,我们开通了中欧班列(西安-莫斯科)的线路。未来,我们将逐步完善西安‘海陆空’立体化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为中国商品出口欧洲,欧洲产品进入中国开辟一条安全、高效、便捷的国际进出口贸易大通道。”

  据陕西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陕西省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26.27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1.9%。其中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19.03%,增速高于同期全省总体增速16.6个百分点。其中,爱菊集团从哈萨克斯坦进口食用油和面粉,带动对哈萨克斯坦进出口增长1.26倍。中亚能源有限公司出口吉尔吉斯斯坦投资项目自用物品,带动对吉尔吉斯斯坦进出口增长3.02倍。“陕企的能力越来越让人欢喜,但随着更多陕企在海外成立,人才紧缺问题凸显,尤其表现在语言和技术上。”裴成荣说,“另一方面,有些国家需面签,之后在当地停留周期也短,并不利于项目跟进。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关注解决。”

  在丝绸之路上,奔驰的陕汽重卡绝对是一道亮丽风景线。

  哈萨克斯坦大草原上,陕汽重卡的S形车标伴随着满载的建材、家具、各种工业品,不惧复杂的道路状况,一路疾驰。与完备的中国高速公路系统相比,丝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高速公路并不多,但又面临着繁重的物资运输需求。陕汽重卡皮实耐用、动力澎湃,还针对不同国家的特点对产品进行定制,在丝路沿线的物资运输、交流互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基础设施领域,比较适合利用BOT的投资方式,陕企在这一领域经验丰富。但陕企在‘走出去’时也遇到一些障碍,比如政治、法律、国际投资风险,通关便利化程度不高。”翟若鹏坦言。对此,裴成荣表示,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联合。比如做一个开发区,资源勘探开发、能源化工等企业捆绑式地联合在一起,这样可以降低经济风险,针对一些用资源置换方式付钱的项目就可得到保障。

  延伸阅读:

  观察 陕西企业的大市场

  “希望在中国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这是西安国际陆港集团总经理屈锦薇和同事们在捷克考察MADETA奶制品公司时,公司负责人Adam Orlik所说的话,至今让大家印象深刻。随行的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说:“传统特色产品、中高端电子机电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以及与中国合作的期待。但企业产品的国际标准需要提升、对陕西的了解并不多,这两点也是我们陕西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的方面。”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为“中国制造”走出去创造了机会,更为陕西企业走出国门、构建“海外陕西”奠定了基础。这条古老的道路不断增添着新的时代内涵,投资和消费在这里活跃,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在这里交融。

  陕西从相对封闭的内陆走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走出去”的企业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排头兵。经过市场调研、进出口商品、海外建立基地和产业园区等阶段,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农业和纺织业领域的陕西企业纷纷在沿线布局。从陕西省商务厅获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陕西省对外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场。中铁二十局巴基斯坦高速公路项目、华山国际公司马来西亚一体化综合磷化工项目、中水十五局老挝南欧江水电站土建和设备安装项目、中铁一局新加坡地铁东区设施房和隧道建设等4个合同额过亿美元的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裴成荣表示,陕西省“走出去”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资源勘探、石油炼化、机械制造、建材加工、农业种植等领域,其他领域涉及的相对较少。陕企应充分利用各种金融机构进行投融资,借助国际、本国和东道国的金融机构及信贷与投资政策,保障自身在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中的资金供应,发挥自身优势。

  可以这样说,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红利的释放,陕企也将得到更多发展机遇。陕西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交通商贸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合作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的计划更为陕西企业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相关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同时,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吉空港经济产业园、中韩合作产业园等产业园区的布局将为企业抱团“走出去”提供有利条件,相比单个企业在陌生的海外开疆拓土,经济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规避。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是外界的发展机遇还是政策利好,企业从根本上来说,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相比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发展程度不同,陕西企业的商机意识相对薄弱。要敏锐地了解沿线国家市场的需求,抢占先机,把现有的政策用好用足,不要浪费前期的成本优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说。

  此外,个别难题也横亘在企业面前。如之前文中提到通晓目的地国家语言又具备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缺失。针对这些,陕西已经做出努力。西北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分别于2014年成立中亚学院,面向丝路沿线国家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自2015年起推动沿线大学之间的合作,培养服务于沿线发展建设的复合型人才,截至2016年4月已吸纳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128所大学加入。记者 杜瑶 见习记者 孟珂

责编:周秋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