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开放的决心不会动摇

2017-02-07 09:09:42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2017年伊始,中国频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主义事件。仅1月份,就有欧委会决定将对华铝轮毂反倾销措施延长5年,印度对自中国进口的透明玻璃纸薄膜发起反倾销调查,美商务部就中国生产的非晶织物等产品裁定高额关税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趋势明显,但中国却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共赢的理念和决心,在积极稳妥应对各种贸易摩擦的同时,以实际行动促进自由贸易,为世界经济注入正能量。

应对摩擦有胸怀

面对贸易摩擦及保护主义措施,如果中国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不仅会扩大贸易争端,而且自身也将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使对外开放的进程出现倒退。

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中国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以欧委会对华铝轮毂反倾销一案为例,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指出,中国铝轮毂产品与欧盟产品分处不同的市场,中国产品以零售市场为主,欧洲产品以整车市场为主,中国产品没有损害到欧盟产业,而是欧盟市场缺口的有益补充。反倾销措施将影响欧洲汽车产业的跨国布局和供应链管理,增加消费者的维修成本。

王贺军强调,中方希望欧盟履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审慎、合理和有节制地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切实维护开放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中欧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利用现有国际贸易规则框架沟通协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于中澳光伏产业的贸易争端,中方积极推动双方业界开展对话,最终促使澳方对中国光伏采取无措施结案。再比如,在钢铁及铝制品出口问题上,中国积极调研全球市场现状,以专业数据和产业发展实际回应不实指责,最终成功地在韩国H型钢案、土耳其无缝钢管反补贴案等多起摩擦中化解分歧,达成各方都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中国还初步搭建了贸易救济预警骨干系统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形成由18个行业协会和12个重点省市参加、外加农业预警合作机制的工作体系。特别是与美国、欧盟、阿根廷、泰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召开贸易救济机制会议,达成增信释疑、管控摩擦的共识,为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创造了良好氛围。

“目前,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升温趋势十分明显。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时采取包容、理性与建设性态度,不仅体现了开放的胸怀,而且也发挥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副教授彭支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主动开放力度大

不同于贸易保护主义者,中国各地在保税区、边境口岸、通关流程、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领域均主动作为,这无疑体现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不久前,英国伦敦《金融时报》旗下的FDI杂志对全球1200多个自由贸易园区进行了指标测评,作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组成部分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荣获“全球最受大客户推荐的自由贸易园区冠军”称号。

来自海外的赞誉并非空穴来风。总部位于德国的卡尔·蔡司集团是全球视光学和光电子工业领域知名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之初,该集团只在外高桥保税区内设立了一家贸易公司。如今,该集团正准备将其在上海自贸区的地区总部升级为亚太配送中心。促使其作出这一决定的,正是中国不断释放的“开放红利”。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区物流总监惠从原表示,上海的仓储成本是1.5元/天,而新加坡是2.5元/天,再加上对通关时间等诸多隐性成本的权衡,都是促成企业选择中国的重要因素。

现在,上海自贸区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不仅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而且也是国际自由贸易及投资便利化的优质平台,更为中国其他地区扩大开放探索了宝贵经验。

“不临海,不沿边,内陆开放靠蓝天。”这句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生动地展现了河南这个中国内陆省份积极参与对外开放的热情和智慧。

2011年,时任国家民航局局长的李家祥给河南省主要负责人寄去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约翰·卡萨达所著《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一书。这本书阐释了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建设航空大都市,并将此作为区域经济新引擎、城市发展新动力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为内陆地区开放带来了有益启示。经过多年努力,如今的郑州航空港,产业园区不断扩大,免税店和保税仓库林立,跨境商品贸易交易繁忙,海内外企业纷纷入驻……这个故事背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可见一斑。


责编:周秋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