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为提高国际话语权作出有益探索

2017-02-14 09:41:5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作为一个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面对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话语竞争能力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国际话语权不会自然地掉到我们头上,而是需要通过抓好议题、找好平台、用好规则、做好工作,来培育和争取。从近年来的国内外环境看,我们越来越有底气和资源争取国际话语权,也越来越有机会和平台去提升国际话语权。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有望迎来新的高潮。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思想层面的感召力,彰显了中国的理念性话语权。当前,绝大多数国家和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仍习惯用西式思维和价值观来评判事物的是非曲直。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很难在国际场合受到重视,也难以在解决全球问题上得到采纳。“一带一路”倡议在这方面实现了突破。它以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目标,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演独角戏而演协奏曲,不建后花园而造百花园。这些理念和原则凝聚了几千年的中国智慧,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当代体现,是中国核心价值的对外延伸,也是对人类思想的精彩丰富。正如克罗地亚地缘政治学家亚斯娜·普雷夫尼克评论的那样,“这个构想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既是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制度设计的创造力,提升了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制度性话语权是我国机制化参与全球治理的必需手段。与二战以来西方主导的很多制度设计不同,“一带一路”强调制度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摒弃大国霸权,不针对任何第三方,更不搞排他性制度设计,而是在既有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主动寻求对接,从而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一带一路”如此,与之密切相关的丝路基金、亚投行都是如此;中国不仅欢迎沿线国家参与,也欢迎所有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中国不仅主动提出方案思路,也积极参与对接其他国家提出的规划设计。动态而不是静止、灵活而不是僵化、引导而不是主导,为中国寻求和创造制度性话语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责编:周秋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