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重要论述对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应增强文化自信,积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融汇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书写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发展成果共享的多彩篇章。
发掘沿线国家文明的时代价值,充实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内涵
古代丝绸之路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大运河”,它将灿烂辉煌的几大文明联结起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积累了弥足珍贵的文明财富。努力发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的时代价值,使其在交流互鉴中发扬光大,是对古丝路精神的传承,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能使“一带一路”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价值共通。各种文明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但其思想、价值、行为的“同”远大于“异”,正所谓“东海西海,心理攸同”。比如,各种文明皆有真善美的追求,都有诗歌、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中国是盛产诗人的国度,波斯也有享誉世界的文坛四柱,印度有迦梨陀娑、泰戈尔,阿拉伯有努瓦斯、穆太奈比,欧洲有荷马、莎士比亚,美洲有聂鲁达、惠特曼等著名诗人。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同”与“通”,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发展的精神基石。
把握文明互补性,促进文明成果共享。人类今天享有的文明果实,是各种文明相互取长补短、交流借鉴的结晶。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的重大发明和发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尊重文明发展的互补性,自信而又谦和、自尊而又宽容,展示开放包容的胸襟和气度,以尊重赢得尊敬,促进文明成果共享。
遵循文明发展规律,促进不同文明共同繁荣。历史昭示我们,人类的不同文明形态是相互影响、相通相融的。科学处理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关系,应遵循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夜郎自大,也不顾影自怜;善于从世界看本国、从本国看世界,增强文明自信与自觉。当前,经济全球化曲折前行,不同文明携手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一带一路”倡议提倡文明的交流互鉴,以民心相通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彰显中华文明的内涵和特色,为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价值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曾长期领先世界,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我们在世界文明中站稳脚跟、昂首挺胸的根基所在。彰显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对于我们今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四海一家,天下文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有广阔的世界视野,追求天下太平、天下大同,是典型的天下文明。这与西方国家缺乏世界视野的“个人—民族国家—国际社会”的思维明显不同。中华民族的天下观是开放、包容的,提倡创造开放、兼容、平等的天下,保持富有弹性的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和多元治理体制,实现“一个世界,不同文明”“一种文明,不同制度”“一种制度,不同模式”以及“一个国家,不同文化”,构建契合时需、平等共进的天下文明。
礼尚往来,先义后利。孟子把“以德服人”称为“王道”,将“以力服人”称为“霸道”。中华民族对外交往素重礼尚往来、先义后利,讲究“礼让”,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和利益。无论是古代对外交往的薄来厚往,还是当代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都体现了以义为先的原则。从历史上看,在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从人类的现状和未来看,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乃至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都具有积极意义。
责编:周秋田
赞
踩
路过